調查指港人多對偏頭痛存誤解 籲勿死忍或濫用止痛藥
2020-09-22 15:30
港人的偏頭痛病發率為12.5%,當中25至44歲為發病高峰期,而女性患偏頭痛的機會更是男性的3倍。一項調查發現,港人對偏頭痛存誤解,並會在發作時死忍痛楚或自行服用止痛藥。醫生呼籲患者應盡早求診及治療,藥劑師亦提醒患者切勿自行「加碼」服止痛藥,以避免不當或過度用藥。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方嘉揚表示,很多人會混淆普通頭痛及偏頭痛,並指偏頭痛的症狀遠比普通頭痛強烈及使人虛弱。偏頭痛可引致疲倦、噁心、對聲音或光線特別敏感、視野模糊、難以集中精神等,且疼痛可持續達4至72小時。
醫學界相信偏頭痛與家族遺傳有關。若父母雙方均為患者,子女的患病率達75%。女性荷爾蒙的變化、味精、紅酒、咖啡或芝士等食物、睡眠不足、心理壓力、焦慮、吸煙以至天氣變化等均為誘發因素。
為了解偏頭痛引致的困擾及實質影響,上月29日至本月6日進行「港人對偏頭痛認知及治療調查」,於網上及社區藥房共訪問397人。結果發現,86%受訪者對偏頭痛存在誤解,包括以為偏頭痛不能預防,只能發作時服藥減輕痛楚(57%)、偏頭痛只是一邊頭痛(52%)等。
結果指,56%受訪者因為頭痛而影響活動或思考能力,有四分一人曾經歷每次頭痛均多於4小時。此外,97%認為自己有偏頭痛的受訪者認為偏頭痛影響整體生活,92%表示偏頭痛影響精神健康。偏頭痛發作時,只有 33%受訪患者會向普通科或專科醫生求診。63%會自行到連鎖藥房購買止痛藥。若頭痛仍然未止時,44%受訪者認為需要服用更多止痛藥。21%確診偏頭痛的受訪者每月服用止藥痛逾 10 天。
萬寧註冊藥劑師王敏恒指,頭痛是社區藥房最常見的痛症,但部份患者的處理方法呈兩極化,即死忍痛楚或不斷自行加重止痛藥劑量。以常用的撲熱息痛為例,過量服用有機會引致肝臟受損或死亡,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亦可能出現心血管及胃部不適的副作用。他建議,患者應尋求醫生或藥劑師協助,由醫生診斷及向註冊藥劑師諮詢適用的藥物,避免不當或過度用藥。
近年,醫學界研發出新一代預防偏頭痛藥物「CGRP 拮抗劑」,針對腦內神經細胞表面的一種神經蛋白 CGRP 受體,阻斷神經物質傳遞,有助預防偏頭痛發作。方嘉揚引述一項涉及383名偏頭痛病人的研究,患者於研究中持續使用「CGRP 拮抗劑」,64 週後有26%參加者沒有再出現偏頭痛。方嘉揚亦提醒,偏頭痛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以至人際關係。患者應盡量避免各項誘發因素,進行適當運動及懂得減壓,並及早接受治療,嚴重偏頭痛患者,可向醫生查詢預防性治療。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