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 醫管局醫生離職主因不滿工作量
2019-06-03 17:58
本港公立醫院醫生人手長期不足,醫學界立法會議員陳沛然早前委託大學,成功訪問了1300多個在公私機構工作的醫生,發現工作量、晉升機會及薪酬,為醫生離開醫管局的三大主因。他批評醫管局的醫院認證計劃繁複,加重醫生工作量,減少臨床診症時間,呼籲醫管局不要重啟計劃。
陳沛然早前委託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在今年2月25日至3月29日,以郵寄方式向全港醫生發出1萬3142份問卷,被訪者可回郵、傳真及網上方式等填回問卷,成功收回1374份,當中有829人在醫管局行醫、441人在私人市場執業、59人及14人在衞生署及大學工作,餘下則為其他,回覆率為10.5%。
調查發現,已離開及考慮離開醫管局的醫生認為,工作量、晉升機會及薪酬均為離職三大原因,尤以工作量為最主要考慮。陳沛然舉例,眼科專科醫生每日早上門診已經要為50至60個病人診症,會感到巨大壓力、內科醫生亦面對病房長期爆滿,一周或工作逾60小時。近5成在醫管局工作的受訪者表示,不滿意工作跟生活的平衡、四成八人亦不滿人手編制(候召或輪班)的安排。
陳沛然舉例,醫管局尤如流血病人,社會不應只聚焦「輸血」工作,更重要是如何「止血」,挽留人才屬當局的重要工作,但他指醫管局的挽留人才方法成效不彰,如推出手機應用程式「HA Chat」根本無法處理問題,反觀提供培訓及晉升機會則有效吸引人才。他又批評醫管局花費龐大人力資源推出醫院認證計劃,增加醫生行政工作減少對病人診症時間,呼籲當局不要重啟計劃,估計可釋放多一成醫生參與臨床工作,紓緩前線壓力。
醫委會月前為海外專科醫生豁免半年實習,他形容醫管局為火災現場,反問同一薪酬下,海外醫生會選擇到醫管局、大學醫學院還是衞生署工作,認為無法針對處理公立醫院問題。至於能否免試引入海外醫生,陳沛然表示反對,擔心缺乏客觀評核無法監管醫生質素。
建立時間: 1537
更新時間: 1758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