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加快開放步伐 定措施減漏洞
2022-09-21 08:32
如果拉長一點去預測,3年之後,新冠病毒很可能流感化,由於接種疫苗和自然感染的人群比例大增,無論有病癥的感染或致死率應會相應大降,這是未來的情景。問題是如何以最少的代價,特別是人命的代價,過渡到未來,而過程中,又希望盡量減少付出經濟社會機會成本。
躺平是建議一步到位,難免要付出較高的人命代價。
相反地,完全不開放又會付出過多的經濟社會成本。我相信即使是內地,都不會長期死硬地完全不開放,而是想找好時機找對方法,逐步開放。
香港特區政府考慮「0+7」措施,是想在風險可控情況下,加快開放步伐。讓我們想想有何風險。
1. 實施「0+7」措施意味著更沒有機會和內地通關。簡單回應,的確如此。問題是不實施「0+7」措施可以和內地通關嗎? 在Omicron 2.5如此快速傳播下,香港根本無能力清零,不清零而能和內地通關只是幻想。我們只能寄望內地也會因應疫情,慢慢對外開放,而同步對香港開放。既然不實施「0+7」措施也無法和內地通關,就沒有額外的代價。
2. 加大輸入性疫情的風險。平情而論,目前這風險不大,因為香港每日有數千確診的情況,社會早已充斥著傳播鏈。目前的狀況和去年底國泰空少帶入病毒的情況很不一樣,因為當時社區極低感染,輸入病毒變成擴散源頭。如今本地早已大流行,每日的輸入個案只佔2%,實施「0+7」措施即使增加輸入個案,也無礙抗疫大局。
真正有影響的是外地開始流行Omicron以外新變種病毒時,外防輸入才就會變得重要。
3. 7天醫學監察措施失控。由於不少專家講「新冠等如流感」,加上很多外國已全不設防,難免有外地回港人士,視7天醫學監察如無物。
政府要控制這個風險,除了要加強宣傳,提醒進行醫學監察者不能進入食肆等指定場所之外,更應嚴肅對違規者執法,加強檢控,令人人都明白,不遵守「醫學監察通知書」的規定,會受重罰。
特區政府放寛入境措施,不等如接受「疫情結束論」,可以看看美國的情況。美國總統拜登近日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訪問時表示,美國的疫情已經「結束」,稱「如果你留意下,沒有人戴口罩。每個人看起來都非常好,所以我認為情況在改變。這是個完美的例子」。
但拜登口中這個「完美的例子」,就連美國抗疫權威、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福奇也出來反對。福奇表示,美國目前的新冠肺炎死亡率「仍然高得無法接受」。美國的新冠死亡率是1.1%,是七大工業國中最高的。福奇還警告說,新的新冠病毒變種仍可能出現,尤其是在即將到來的冬季。
與此同時,也有美國民眾在華盛頓白宮外抗議,高舉標語,反對拜登的「美國疫情結束論」。這群抗議者是出現「長新冠」後遺症的人群。
香港的專家們,相信不會比福奇權威。福奇也怕新變種會出現,相信疫情並未結束,我們也不應過分樂觀。
希望特區政府在加大開放的同時,仍能審慎行事,盡量減少新措施的副作用,盡量減少漏洞。
盧永雄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編按原題為「香港的專家叻不過福奇吧」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