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喉|印度退出印太經濟框架 中國官媒評:淪鏡中花水中月
2022-09-17 15:32
IPEF上周在美國洛杉磯舉行首輪部長級會議。據會後聲明,14個成員國中,只有13國全數加入IPEF四大支柱,惟獨印度退出貿易領域的談判。印媒引述印度商業和工業部長戈亞爾,稱目前尚未看到各國從貿易方面獲得的好處,以及會否歧視發展中國家,印方會繼續以觀察員身分參與貿易談判。
2021年10月,拜登以視頻方式出席東亞峰會時,首度提出構建IPEF的概念,到今年5月,拜登在訪日期間,宣布啟動IPEF,美國、澳大利亞、印度、日本、韓國、新西蘭、新加坡、越南、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文萊13個國家成為初始成員。隨後,南太平洋島國斐濟也宣布加入IPEF。
只不過IPEF剛上路,貿易支柱就遇上挫折。由於四大支柱談判能夠選擇性參加,印度的舉動沒有違反IPEF的規定。有分析認為,考慮到印度的龐大的人口體量和蓬勃的經濟前景,印度暫時退出貿易談判,意味着美國印太經濟佈局的第一腳已經踏空。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孫立鵬向《人民網》表示,印度以維護本國發展權為由,宣布暫時退出IPEF貿易領域談判,其立場具有一定代表性,參與IPEF的其他發展中國家也有類似利益訴求。這些國家普遍擔心,美國在推動IPEF的同時,卻不打算開放本國市場,也不對他國讓利,這種做法只會給發展中國家增加額外負擔。儘管其他成員國暫時加入貿易領域談判,但多持觀望態度。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此前表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並不打算將消除美國關稅壁壘作為IPEF框架會談的要點。《美聯社》報道指,美國擔心國內保護主義情緒等因素,既沒有提供准入美國市場的優惠條款,又沒有在關稅方面作出承諾,IPEF的吸引力難免受到質疑。
分析認為,美國這種行為等同「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缺乏真正的合作誠意。美國學者指出,IPEF的實質是拜登政府在美國國內政治氛圍不再對「全球化」和「自由貿易」充滿熱情的背景下,希望推出一個框架,消除前任政府「美國優先」政策對印太地區的負面影響,同時獲得其他國家向美國開放市場、接受美國貿易規則及規則支配權等實惠。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韋宗友分析指,印度以外的成員國和美國之間有不少分歧,例如,首輪部長級會議的聲明提到,要促進可信和安全的跨境數據的流動,推進包容性數字貿易,但在跨境數據流動方面,越南等東盟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與美國存在明顯差異,利益訴求亦不一致。
韋宗友又提到,東盟國家和斐濟固然希望美國通過IPEF,幫助它們推動國內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清潔能源技術、促進經濟發展、提高就業等,但不願意看到美國在亞太地區與中國展開零和博弈。
《日經亞洲》指出,除印度不參與貿易領域談判外,IPEF目前還面臨其他難題。一些國家擔心,被要求在環境、人權、數據分發等方面採取美國標準。另外,IPEF成員國普遍高度依賴與中國的貿易。沒有中國的參與,與供應鏈和減碳相關的國際貿易框架將嚴重受限。美國想創建一個獨立於中國的經濟空間並不現實。
有分析更加擔心,IPEF隨時淪為「半拉子」工程,尤其拜登政府希望IPEF談判能夠在18個月,甚至1年內結束,預料明年11月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將會是敲定IPEF協議的「非正式最後期限」。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指,多方面因素將導致IPEF可能成為一個「半拉子」工程:一是IPEF的原則和標準由美國主導和制定,體現美國一貫的霸道做派,「菜單式」模式具有「強制消費」性質,成員國難以全盤接受;二是日、韓等發達經濟體收益與付出不成正比,難以承受與中國完全脫鉤的代價;三是東盟國家擔心東盟中心地位受到衝擊,對IPEF防範心理很重;四是美國信用嚴重下滑,美國是否履行承諾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五是經濟問題政治化、武器化、意識形態化,與亞太合作的成功密碼相違背,注定失敗。
孫立鵬指,美國提出相對鬆散的IPEF,本身就暴露美國絕對實力下降的現實美國絕對實力下降的現實。無論從市場規模來看,抑或以GDP在全球所佔的份額來看,美國都沒有足夠能力去推進一項更具法律約束力的經濟協議或貿易協定。這將導致IPEF在具體談判過程中面臨更多阻礙。他認為,IPEF存在一個根本性問題,即「政治」掛帥、安全優先,經濟效益低下,勢必影響其他成員國後續的參與意願。
韋宗友則認為,考慮到美國曾退出TPP,以及國內貿易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抬頭,相信拜登政府對IPEF沒有太大期望,提出框架都是希望向亞太盟友表態,美國會加大對該地區經濟發展的關注和投入,但實際上是不可能,成員國將逐漸看清,所謂加強聯繫只是「鏡中花」、「水中月」。
深喉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編按原題為「「印太經濟框架」充滿硬傷? 中國官媒評:加強聯繫淪為「鏡中花」、「水中月」」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