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能幫一個幫一個

2022-08-24 08:09

我是早出晚歸的一族,有時早上7時許離家上班,會遇上60多歲的清潔女工,我會和她打招呼,有時晚上10時許、11時回家,又會遇見她。久而久之,有時會互相問候一下,閒談幾句。

我問她工作時間為甚麼這麼長,她說她做兩更,由清晨開始,工作至晚上11時,一更的月薪1萬元,做兩更就有兩萬元。她輕歎道,我家住在附近的劏房,和丈夫女兒一家三口,住在不足100呎的房間,回家也是對著四面牆,女兒已二十歲了,還要和爸媽睡在同一張床上。不如多做一更,多賺點錢,不用一家人擠在家裡。

聽了這個故事,我感到有點唏噓。小朋友在這種環境長大,也很難好好學習。跨代貧窮,由此產生。

特首李家超上台之後,成立了四個工作小組,銳意要解決香港土地、房屋、扶貧和環境清潔問題。其中的「弱勢社群學生擺脫跨代貧窮小組」由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帶領,提出「共創明Teen」計劃。首批名額2000個,對象是住在劏房的初中生,以每個學生配對一個導師的方式協助學員開闊眼界,建立正向人生觀、定立人生目標,力爭上游。

此計劃性質類似「師友計劃」,參與計劃的「導師」都是在職的21歲以上人士,來自不同的界別。計劃要求導師每個月見學員一次,分享人生經驗,會帶學員到導師工作的地方見識,也會幫助學員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政府會夥拍商界,提供每個學員1萬元的資助,分兩期發放。

政府計劃10月開始正式招募學員,如報名人數太多,會優先取錄中三學生。這個計劃提出之後,社會的反應基本上正面。對計劃有意見的主要有兩點:一個是2000個名額太少。的而且確,香港有20萬人住在劏房,雖然沒有數字統計當中有多少中學生,但估計數以萬計。計劃只涉及2000個學員,時間只有一年,難以全面解決劏房戶跨代貧窮的問題。

另一個意見是計畫的覆蓋範圍有限。一個基層學童遇到的學習問題,從居住環境、家庭的資源到父母的教育能力,都有明顯的缺陷。中產或者富有家庭,由於居住環境較好,子女有獨立房間,學習條件較佳,若子女按政府分配的學位不理想,又可以將子女送入直資或國際學校,接受優質教育,也可以送到海外升學,補底的途徑很多。而「共創明Teen」計劃能做到的事情始終有限。

我覺得這兩種意見都有理據,但也了解政府面對的局限。政府不想提出太宏偉的目標,擔心以特區政府的現狀,說了也做不到,倒不如先提出務實一點的計劃,先行先試。政府也會邀請大學評估,觀察參與「計劃」的學員的變化。

若不把「計劃」視為一種改變世界的鴻圖大計,而將之看成一種慈善公益工作。大家都知道,做善事也不能夠改變世界,但我們還要去做,是抱著「幫得一人是一人」的心理。始終可以幫助到一部分人,又何樂而不為呢?

關鍵還是這個「共創明Teen」計劃,即使範圍有限,還是希望能夠高效執行,將計劃搞好,真的能夠幫到2000個參與的學童。計劃未必能夠令到所有學員都能夠出人頭地,但至少能夠令到他們有開闊眼界的機會,至於是否能夠把握,就要看個人的努力了。

回頭講清潔女工朋友的故事,她告訴我,等了十年,她終於可以上樓了。搬到公屋,居住環境大幅改善,她開心了很多。可惜的是丈夫因為長年累月操勞工作,已經變成長期病患者,只能在家休養。

這個故事總算有一個比較快樂的結局。若政府做每件事都能多行一步,做快一些,幫多一個市民,也是好事。

盧永雄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