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統一台灣的效益大於成本

2022-08-18 08:05

國台辦及國務院新聞辦早前發表的《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當中提到同統一後的遠景,其中提到台灣可以有更多資源用於民生。這的確是很現實的問題。

看了大公文匯集團的一則報道,提到過去的43年,美國售予台灣的武器的總額超過700億美元(總5500億港元)。這些錢本來應該用於台灣民生經濟,但卻用在軍費之上。這還不止,軍事專家指出,近年以來,美國向台售武的形式,逐漸發生變化,由過往出售「防禦性」武器變成現在的「攻防兼備」的武器,包括以遠程打擊為主的進攻型武器,例如海馬式火箭炮、魚叉導彈等。

在烏克蘭戰爭爆發之後,美國更要求台灣準備和大陸作「不對稱作戰」,要求台灣購買打陣地、戰消耗、巷戰等武器裝備,加強「以武拒統」的能力。一方面是進攻式重型裝備和「不對稱作戰」武器昂貴,挖盡台灣的民脂民膏。另一方面,若台海爆發戰爭,美國要台灣如烏克蘭一樣,為美國打代理人戰爭,美國不會派出一兵一卒,卻力促台灣戰至最後一人。

相反地,如果能夠透過談判達到和平統一,台灣固然不會丟失人命,再不用花費買昻貴武器和搞金錢外交,每個台灣人每年派2萬元新台幣(約港幣5000元)亦綽綽有餘。

但以民進黨為首的台獨分子,不會願意和談,骨子裏亦不會放棄台獨,因為民進黨是一個單一議題政黨,純靠推銷台獨議題,勝選執政,如果抽走了她的台獨成分,民進黨其實什麼也沒有。民進黨只能借台獨作為選舉手段,兩年一次中期選舉、四年一次大選,每兩年一個週期,搞出一場又一場的風波。台獨份子搞事,卻由大陸埋單。

民進黨會計數,中央也會計數,在中央眼中,容忍台獨的機會成本越來越高:

第一,管理成本。中國是一個大國,相對而言,牽涉台灣的金錢花費數量有限,但管理台灣問題的機會成本高昂。國家領導人當然希望把全副精力,放在中國的大國崛起的鴻圖大計之上。但是台灣帶來的煩擾,佔去領導人很多管理時間和精力,成為在飛在他們面前的蒼蠅,想除之而後快。

第二,戰略成本。中美越行越遠,世界分裂成為兩大陣營,有經濟上的競爭,甚至有潛在的軍事對抗。中國一定會做沙盤推演,推算中美發生衝突的時候,中國的軟肋會是什麼?如果芯片是一種軟硬的話,台灣也是另一種軟肋。台灣問題如不解決,在中美對抗的時候發作,會造成很大的牽制。

第三,香港經驗。台獨分子之所以勢兇夾狼,是他們假設大陸只是「紙老虎」,在處理台灣問題的時候不會動真格,只會打嘴仗。所以,他們聯同美國一起玩「切香腸」的策略,在台獨問題上越走越遠。

這和香港的港獨分子和顛覆分子的思維一樣。在2019年,他們猖狂地搞事,甚至演變出為滿街掟汽油彈和放火燒人的局面,背後也是同一種思維,認為大陸只是「紙老虎」,不敢對香港的反對派使出硬手,因為這樣做會招來美國的制裁。而阿爺最後在香港問題上亮劍,為香港制訂《港區國安法》和完善了香港政制,阿爺反枱,也把美國的所謂的制裁的底牌翻出來,原來只不過是「二仔底」。

國家有處理香港問題的經驗在前,就會覺得採取斷然手段,處理台灣問題,實現國家統一,要付出的機會成本,可能會比想像中的細。

政治人物決策,會作出理性地考量,會衡量成本和效益。反華人士天天都在說中國大陸想統一台灣,只是面子問題。實情剛剛相反,面子並不值錢,成本效益的考量遠為重要。台獨分子可能沒有留意,在大陸的盤算中,統一台灣,正慢慢變成效益大於成本。

盧永雄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