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觀察|被忽視的巨富黃奕住

2022-04-14 09:38

童年居住福建南安鄉間,常聽老人講起「剃頭住」(黃奕住)很富。至於有多少財富,老人也說不出所以然,只說本是家鄉「剃頭匠」,後來「過番」(下南洋)賺大錢,開銀行,在廈門鼓浪嶼擁有很多別墅,錢銀數不清。

後來到香港,才知道黃奕住就是中南銀行(已經併入中銀香港)的創辦人。讀陸健東的《陳寅恪的最後二十年》,原來國學大師陳寅恪晚年的助手黃萱,是他的愛女。至此,大概知道黃奕住並非一般的「土豪」,而是響噹噹人物,但對其事迹也不甚了了。

孫立川、朱南最近在香港出版的《黃奕住大傳》(見圖),全景式展現這位民國巨富波瀾壯闊的傳奇一生。一八八五年,十七歲的黃奕住下南洋謀生,經過二十多年的艱苦奮鬥,憑藉敏銳的國際市場意識,躋身於爪哇四大糖王之一,成為第一位進入一九一四年歐洲版《世界商業名人錄》的華人。

一九一九年,黃奕住葉落歸根,是攜最多資金回國創業、反哺祖國的華僑商賈,在上海創辦中國第一家民營發鈔銀行——中南銀行,以及太平保險公司,並以此為平台,布局南洋,為僑匯、華資進入祖國,扶助民族工商業而嘔心瀝血。

黃奕住也是廈門城市現代化的推動者,在廈門大規模投資基礎設施、改造街道、發展交通、自來水。他也是鼓浪嶼「黃家花園」等一百六十幢別墅的擁有者。鼓浪嶼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就是在「黃家花園」向廈門市長頒發證書。

黃奕住長華僑領袖陳嘉庚六歲,也與陳嘉庚一樣助學興教,創立南安斗南學校、廈門慈勤女子學校,捐款資助復旦大學、廈門大學、暨南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等院校。黃奕住雖然只是初通文墨,但家國情懷濃厚,既不入荷蘭籍,也不入日本籍,銀行取名「中南」,表明「南洋僑民不忘中國」。他建築的「四行倉庫」大樓,留下「八百壯士」的壯烈故事,成為中國軍隊抗戰的地標性建築。

長期以來,在中國近代和現代史上的富豪,黃奕住可能是長期被忽略的一個。本書首次披露一九八○年五月香港《大公報》社長費彝民的一篇短文「黃奕住先賢」,將黃奕住和陳嘉庚相提並論,「黃公奕住與陳公嘉庚,蓋殊途同歸,為東方啟明之前輩,為中國閩中之巨靈。」

本書作者孫立川博士既是學者又是作家,朱南曾任黃奕住之孫、原福建副省長黃長溪秘書,掌握了大量一手檔案資料,其中不少是首次公諸於世。傳記採取「非虛構寫作」,有一分事實,寫一分內容,也為中國近代金融發展史和閩南華僑史補上了重要一頁。

紀曉華

中國觀察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