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喉|紐時慫恿德國:結束依賴中俄才算真獨立

2022-04-13 15:41

美國《紐約時報》4月12日發表評論文章稱,德國決定結束對俄能源依賴並加大軍備投入,堪稱這個國家冷戰後最大的政策轉變。然而這種轉變只是暫時的,畢竟這給德國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壓力,正在其國內引發爭論和分裂。

文章更稱,德國在同中俄的經濟交往中獲得了豐厚回報,但只有重塑對中俄的交往模式,結束對兩國的依賴,德國真正的「時代轉折」(Zeitenwende)才會到來。

文章寫道,當德國總理朔爾茨今年2月末宣佈結束對俄羅斯能源依賴,繼續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同時將撥出1000億歐元專款來提升軍備,以提高軍隊現代化建設水平時,他「震驚了德國和世界」,「贏得了國內外的掌聲」,因為這是一個劃時代的變化,連朔爾茨本人也將之稱為「時代轉折(Zeitenwende)」。

然而,「僅僅六周後,掌聲就基本沒有了」。

因為「朔爾茨還是拒絕立即禁止進口俄羅斯油氣能源,他稱這樣做代價太大。他還以『德國不能急於求成』為由,拖延了向烏克蘭提供100輛裝甲車的計劃。」

即將擔任下一任德國駐波蘭大使的德國外交官托馬斯·巴格(Thomas Bagger)這樣說道:「德國政府對其激進計劃許下的承諾,正遭致越來越多的懷疑。時代轉折是真的存在,但德國還是這樣,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這麼做。」

德國國際與安全事務研究所的國防專家克勞迪婭·梅傑(Claudia Major)認為,現在德國人被要求「重新考慮一切——我們做生意的方式、能源政策、國防和俄羅斯。」

但她指出,這一次德國又是被拖著被迫作出改變,而不是作為一個領導者。

文章指出,德國要想重新定位自己的對外政策,將在安全、貿易、能源價格和經濟增長等多個方面付出代價,應對這種情況可不是在某個下午發表一份聲明這麼簡單,這將是長期的痛苦的努力,甚至將付出一代人的時間。

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也坦承,所謂的「時代轉折」可能只是暫時而非根本性的,因為德國內部的共識相當脆弱,支持與俄羅斯保持密切關係的德國人只是在保持沈默,他們並沒有改變自己的觀點。

她說:「那些人知道,在制裁、能源獨立、提供武器以及我們如何對待俄羅斯等問題上,他們現在必須這麼做。但實際上,他們不喜歡這樣。」

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的首席執行官邁克爾·海因茨(Michael Heinz)上周曾表示,「俄羅斯廉價能源一直是我們行業競爭力的基礎。」德國聯邦政府部長們也透露,商界領袖謹慎地問他們,什麼時候事情才會「恢復正常」。

文章稱,自冷戰結束後,德國與中國和俄羅斯建立了相互依存的經濟往來,德國從中獲取了豐厚的回報。

「我們向中國出口商品,從俄羅斯進口廉價天然氣,這是德國出口成功的秘訣,」德國前總理默克爾的傳記作者拉爾夫說。

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柏林辦公室主任亞娜·普格里林(Jana Puglierin)認為,朔爾茨突然宣佈的政策變化,甚至嚇到了他們自己,「政府做出了一些大膽的決定,但它似乎對自己的勇氣感到害怕。」

在一些人看來,德國政界並未從根本上與莫斯科決裂,也有人懷疑,在可預見的未來,德國選民是否願意為能源和食品付出更高昂的成本。

前美國駐德國大使約翰·科恩布盧姆(John Kornblum)預測說。「與俄羅斯的關係可能暫時停止,但一旦槍聲沒了,這種關係就會全面恢復。」

不過,仍有德國政客鼓譟德國必須立即與俄羅斯徹底決裂。

德國保守派議員諾伯特·羅特根(Norbert Röttgen)說,「戰爭已經回到了歐洲,它將影響歐洲大陸的政治和安全秩序。」

他還稱,德國在未來與中國打交道時,必須從依賴俄羅斯這件事情中吸取教訓,畢竟德國出口驅動型經濟模式的關鍵領域都依賴於中國。

普格里林則稱,「只有未來我們為了與中俄競爭而重塑我們的模式,並意識到任何依賴都可能被用來對付我們時,真正的時代轉折才會到來。」

深喉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