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喉|英國「與病毒共存」逾月再現疫情高峰 德國認錯:取消「自願隔離」繼續強制隔離

2022-04-07 18:02

英國2月24日起解除英格蘭地區所有現行新冠限制措施,率先「與新冠共存」。包括法律上不再要求新冠感染者自我隔離,但建議居家隔離並避免與他人接觸至少5天;不再追蹤密切接觸者;工人不需要告訴僱主他們是否需要自我隔離;大部分公眾場所不再需要戴口罩等。英國成為首個准許染疫人士毋須隔離的歐洲國家。

由於新冠病毒的反覆感染、疫苗的大規模接種,以及奧密克戎的特性,英國新冠的病死率於3月初降至0.03%,甚至低於流感。在「共存」的第一階段,英國看似交出了較為滿意的答卷。

目前英國「與新冠共存」已經有一個多月,疫情形勢如何?

數據顯示並沒有之前報道得樂觀,英國又迎來了一波疫情小高峰。

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在3月20至26日的一周內,英國共計感染人數490萬人,即每13人中便有1人被感染,刷新歷史紀錄。

此外,在過去的一個月內,英格蘭醫院收治的新冠患者數量比之前增加了一倍多,再創新高,且數量仍在持續上升。

NHS(國民保健署)提供的數據顯示,3月21至27日的七天中,新冠所致的平均每日住院人數為2008人,高於此前一周(3月14-20日)的1749人;更是一個月前(2月21-27日)的2.12倍。

住院人數升高,還與流行毒株的改變有關。現階段,英國的主要流行毒株為奧密克戎BA.2亞型。目前,由該毒株引起的住院水平,已經逼近今年一月初奧密克戎BA.1引起的第一波疫情,也就是每周的住院人數在1.4萬人左右。

不僅是住院人數,新冠導致的死亡人數也出現回升現像。同樣是截至3月27日的七天內,醫院共報告988例新冠死亡病例,比兩周前(3月7-13日)725人死亡,升高了36%。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4月6日公布了一項追蹤病毒的大型研究發現,這波感染潮中年長者的染疫速度增加最快。有跡像顯示,英國兒童和年輕人的感染數可能已經觸頂,但55歲及以上年齡組的盛行率上月底高達8.3%。

研究人員提出警告,「儘管疫苗接種率很高,但年長者的盛行率高且向上攀升,住院和死亡人數都可能增加」。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統計流行病學教授Christl Donnelly在共同執筆的這份研究裡指出:「我們還不曉得什麼時候可以看到年長族群染疫觸頂,由於這些人會出現嚴重後果的風險較高,更令人擔心。」

儘管疫情持續走高,但英國政府仍繼續推行「與新冠病毒共存」的戰略,從4月1日起結束全民免費的檢測,政府不再為普通民眾提供免費的快速抗原檢測盒。取而代之的是,自行去獲批供應檢測的商家購買。以英國連鎖店Boots為例,兩支裝的抗原檢測試劑盒的價格為3.95鎊,折合港幣約為20元一支。

鑒於感染率和住院率不斷升高的情況下,英國醫師協會(British Medical Association,BMA)委員會副主席David Wrigley強調,英國政府應當重新考慮此決定。Wrigley表示,目前新冠在英國仍處於高位流行階段,新冠感染者數量驚人高,住院和死亡人數也在上升中。

「抗原檢測,是一種幫助人們檢測出自己是否感染的簡單而有效的工具。一旦抗原檢測不再免費,人們便很難發現自己感染了新冠,同時也就不知道在什麼情況下需要自我隔離。在這種情況下,就很難保護家庭成員以及社區。」

「與新冠共存」後,英國醫療面臨著巨大的壓力。除了住院人數的增加外,因感染新冠而缺勤的NHS醫護工作人員人數也有所上升。從2月28日以來的三周內,因新冠而缺勤的員工數增加了86%。住院的感染者人數的上升,而醫護工作人員人數的下降,這兩個相反方向的增長對醫療造成重大打擊。

同時英國企業警告說,在新一波疫情肆虐之際,員工缺勤率正持續升高;在英國各地提供臨時工的人力派遣公司Staffline表示,藍領階級的確診數在1月達到高峰,因當時Omicron疫情嚴峻,但現在換成金融和專業服務領域的白領階級受到疫情影響,尤其是他們重返辦公室上班後。

倫敦金融服務業的主管回報說,許多員工請病假,大量會議都因而取消。倫敦國王學院遺傳流行病學教授史佩特克(Tim Spector)說,新一波疫情對勞動力的彈性程度帶來莫大挑戰,他認為由於新冠病毒的高度傳染力和染疫後的長期症狀。英國可能長期面臨員工缺席率維持在高檔的情況。

另一方面,據美聯社報道,此前德國衛生部曾宣布,德國會在今年5月1日起取消新冠陽性病例強制隔離10天的政策,但仍會建議人們自願隔離5天。

本周二,德國衛生部長勞德巴赫(Karl Lauterbach)在德國電視二台卻突然宣布,德國不會在5月1日之後那麼做了,仍會繼續延續陽性病例強制隔離的政策,只不過時長從10天減為5天。而後,勞德巴赫還於周三在自己的社交賬號上發帖,詳細闡述了他改變政策的原因。

他首先表示自己「犯了一個錯」,不該決定廢除陽性病例強制隔離的政策。他說,那樣做雖然可以減輕各地衛生部門的負擔,卻發出了一個「錯誤和有害」的信號。隨後,他強調說「新冠不是感冒」,所以感染後人們必須繼續接受隔離,而且是衛生部門安排和控制的隔離。最後,他在貼文中又再次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但補充說先前的錯誤決定是他個人做出的,做出錯誤的決定不是出於什麼政治壓力,只是他想緩解各地衛生部門的壓力。

根據美聯社的介紹,除了是一名官員,勞德巴赫本人還是一位公共衛生專家和科學家,擁有博士學位。在新冠疫情剛暴發時,他曾堅持認為德國應採取嚴格的措施應對新冠疫情。但自去年12月成為德國衛生部長以來,他不得不在防疫和政治方面找平衡,因為德國的現任政府是由三個政黨組成的執政聯盟,特別是面對奧密克戎這種「令新增病例大幅增加、但多數病例是輕症」的變種毒株時。

另外,美國《紐約時報》提供的數據顯示,德國最近新冠病例確診人數出現了增加的趨勢。死亡病例也略有攀升。

深喉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