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國家抗疫方式急速進化
2022-03-24 08:01
截至三月二十二日,香港疫情累計六千三百六十四人死亡,而早已選擇躺平的新加坡因疫情只死了一千二百一十四人。失敗點在於一個號稱要清零的城市,竟然比躺平的城市死多這麼多人。表面看是政府執行力問題,背後是政府思想的搖擺,在「仰卧起坐」中無所適從,應該做的預備工作沒有做好。
可以看看祖國的經驗,阿爺對事情的判斷十分科學化,明知長遠要和病毒共存,但清楚定出共存的前提。而中短期仍然要「動態清零」,但就不斷優化抗疫方式,以減低社會成本。
第一,共存的前提。國家衞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話,從理論上來說,疫情結束有四個前題:
一)病毒變異是變得愈來愈弱了,它的致病力、傳播力愈來愈弱,對人的健康危害和生命威脅愈來愈小。
二)疫苗更加有效,不僅僅是能預防重症和死亡,也可以防止感染了,預防重症和死亡率的能力更高了。
三)有特效藥了,除了現有的有效藥物以外,可能出現了更有效的藥物,甚至是特效藥,早期就可以把病情阻斷。
四)其他國家的疫情也在減輕,中國外防輸入的壓力變小等等。
香港目前做出來的,不會是實驗,而是教訓。以Omicron這樣一隻殺傷力比較低的新冠病毒,香港這一波疫情也可以造成六千三百五十六人死亡(截至三月二十三日),若按人口比例推算,內地出現同樣情況,就會死一百二十萬人,這樣殘酷的死亡數字,內地必定不能接受。內地會慎防過早的躺平,會出現像香港一樣的災難。所以,內地會研究不同層次的目標和達成這些目標的前提。
集中講接種疫苗一項,即使以現有疫苗計,要大幅提高接種三針疫苗的人口,才能大大地減少重症和死亡。內地如果三針接種率達到八成,甚至九成,特別是「易感」的年長人士,更需要達到這樣的水平,才有逐步開放的條件。
Omicron這種號稱殺傷力很低的新冠病毒,以香港的死亡率計,八十歲以上沒接種疫苗的人群的死亡率高達一成半,完成兩劑接種的,死亡率大幅降到百分之二點六二。
假設內地出現類似香港這次的大流行,有百分之二十人口受到感染。現時內地八十歲以上人口有三千五百八十萬人,若當中有三成人未接種新冠疫苗,兩成人受感染,死亡率同樣是百分之十五,在內地單是八十歲以上人群將會造成三十二點二萬人死亡,這是一個極高的死亡數字。所以內地要與病毒共存的其中一個關鍵前提,是要大幅提高第三針疫苗接種的比率。
第二,優化「動態清零」措施。如何在新冠病毒的殺傷力下降時,減少抗疫的社會成本,同時可對付快速傳播的變種病毒:
一)更快速地進行全民檢測。變種病毒三天一個傳播周期,要比病毒快。內地最近變更要求,要一千萬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也要在一天內完成一次全員檢測,三天可以做三次檢測,可在Omicron迭代之前將之清零。
二)在可能的範圍內,收窄全員檢測的範圍。過去,內地將整個城市居民做檢測稱為全員檢測,現時正式更名為「區域檢測」。如果除封控區、管控區以外,有社會傳染源在活動,就做大範圍區域檢測。根據檢測結果分析研判,繼續按照切塊式、網格化原則,一日一輪地收窄核酸篩查範圍,按照「街鎮—社區—樓棟」,逐輪收窄篩查及管控範圍。
三)研發準確的自測。自行快測比核酸檢測方便,但快測的誤差會比較大,在感染率低時假陽性比率會高達三成。現時內地正在研發快速的核酸檢測。如果有價格便宜而準繩度高的核酸檢測包,一旦有疫情出現,指示居民在家自行檢測就可以了。在健康碼內加入檢測碼,可確保市民遵守自測要求。這樣常態清零的社會成本,會大大降低。
國家抗疫目標清晰,方法科學,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香港應該學習科學抗疫,而不是去學胡亂躺平。
全文刊《頭條日報》專欄「巴士的點評」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