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喉|立陶宛政府支持率跌至歷史最低反對黨領袖:政府瘋了

2021-12-30 16:00

執政僅一年的立陶宛執政聯盟與白俄邊境移民爭端、操弄反華議題,反致經濟受困、「白俄羅斯鉀肥」醜聞未休……,如今焦頭爛額。當地時間12月28日,立陶宛民調機構Vilmorus公佈的最新民調結果顯示,該國政府12月支持率跌至歷史最低水準17.3%,僅剩不到兩成。

同日,立陶宛影子總理、最大反對黨「立陶宛農民和綠党聯盟」主席卡爾鮑斯基斯在臉書上發文,怒斥「現政府瘋了,其對華政策將成為阻礙立陶宛經濟發展的障礙。」

卡爾鮑斯基斯寫道,現任政府使得立陶宛的對華政策變得如此複雜,以至於他們自己也承認「中國對立陶宛的制裁是前所未有的。立陶宛企業先遭受損失,隨後將不得不通過提高立陶宛人民的稅收來彌補這些損失……從長遠來看,這將成為阻礙立陶宛經濟發展的障礙。」

卡爾鮑斯基斯激烈批評執政聯盟有關「中方制裁」不會產生重大影響以及中國市場對立陶宛的重要性意義不大的說法。他強調,現政府的行動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從人們的情緒和計畫到對企業的投資。

他說,任何市場經濟都不可能承受「中國的制裁」而不產生巨大的損失,更不用說需要外國投資和出口市場的立陶宛了。「我們將蒙受數十億的損失,而外長蘭茨貝爾吉斯在華盛頓被某些人接見,立陶宛在哪裡以及從中得到了什麼樣的好處?」

據卡爾鮑斯基斯所稱,作為立陶宛影子總理、反對黨立陶宛農民和綠党聯盟主席,他會在近期同中方溝通:直指現政府瘋了,希望中方不要因此懲罰所有立陶宛人。

立陶宛農民和綠党聯盟現為立陶宛第二大黨,在2020年大選中得票率為18.1%,曾在2016年以22.4%的得票率加入執政聯盟。

另據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臺(LRT)28日報導,立陶宛國內圍繞白俄羅斯鉀肥的爭議不休,政府禁止鐵路公司毀約停運白俄羅斯鉀肥,逼鐵路公司首席執行官辭職。受事件影響,該國民眾12月對於執政聯盟的不信任度較上一月幾乎翻了一番。

民調機構Vilmorus在12月10日至18日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立陶宛政府的支持率從11月的21%下降到12月的17.3%,不信任度從39.6%升至47.8%。該結果於28日對外公佈。

「政府的支持率跌至歷史最低水準。」Vilmorus首席執行官蓋迪斯(Vladas Gaidys)表示。

根據民調結果,「白俄羅斯鉀肥「爭議中的三名主角——立陶宛總理希莫尼特、外交部長蘭茨貝爾吉斯和交通部長馬里烏斯的支援率下滑幅度最大。

其中,希莫尼特的支持率從11月的33%降至12月的30.5%,不信任度從49.6%升至52%;蘭茨貝爾吉斯的支持率從11月的21%降至12月的15.3%,不信任度從59.8%升至66.4%;馬里烏斯的支持率從11月的13.1降至12月的9.5%,不信任度從25.1%飆升到47%。

此外,立陶宛總統瑙塞達的支持率略有下滑,從11月的54.5%降至12月的52.5%;不信任度從25.2%升至27.2%。

12月8日,美國對白俄羅斯大型國有企業白俄羅斯鉀肥(Belaruskali)的制裁正式生效,但引發立陶宛國有鐵路公司(LTG)抗議,不願停運相關鉀肥。立陶宛政府陷入尷尬境地,執政聯盟被批屈從外國壓力,面臨國內輿論及在野黨極大壓力。

重壓之下,立陶宛外交部長和交通部長于12月9日雙雙宣佈辭職,立陶宛總理希莫尼特也曾暗示政府有可能全體辭職。最後,此事以立陶宛國有鐵路公司首席執行官的辭職告終,執政聯盟中無一人離開。

不過,去年剛上臺、執政僅一年的執政聯盟,最近可謂是焦頭爛額。

一方面是持續不休的舊愁:與白俄邊境移民爭端、操弄反華議題反致經濟受困。另一方面是亟待解決的新愁:除動盪不安的國內政局外,立陶宛還在為俄烏邊境安全擔心不已。

與此同時,立陶宛企業正叫苦連天。立陶宛工商會聯合會(LPPARA)主席瓦爾庫列維丘斯(Rimas Varkulevi ius)心情更為急迫。他在27日接受媒體採訪時直呼,對立陶宛企業來說,“沒有時間再等下去了”,政府必須儘快解決與中方的問題。

另一方面,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周三(29日)與法國、德國與英國外長通話時,強調會與立陶宛站在同一陣線。布林肯與法國外交部長勒德里昂(Jean-Yves Le Drian)、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與英國外交大臣卓慧思(Liz Truss)通話,各方都關注北京對立陶宛脅迫的情況。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發布通話摘要,指四人在電話中強調,在立陶宛面臨中國政治施壓、經濟脅迫的升級之際,他們將與立陶宛站在一起,反對北京的行徑。

不過歐盟對因立陶苑而和中國對抗一直有保留,令人懷疑歐盟會否出實招和應美國倡議的行動。

深喉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