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對內通關和向外通關 不能混為一談

2021-11-26 06:35

香港和內地昨日(11月25日)下午在深刻舉行第二次專家對接會議,商討香港和內地通關的問題,熔斷機制是其中一個討論焦點。如無意外,在12月10日左右,香港和內地可以進行小範圍通關,每日名額1000人,主要是商務及家庭等理由,有需要往來內地的人士,若進行順利,就有機會在明年2月擴大至全面通關。

12月19日是立法會換屆選舉日。據候選人接觸選民後反映,房屋是市民關心的第一大問題,而抗疫和通關是市民關心的第二大問題。房屋問題很難在短期內解決甚至舒緩,而與內地向內通關就有機會達到。若能成事,也總算是一個好消息。

談到香港通關,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對內通關,是指與內地及澳門通關,另一個是對外通關,即與海外其他國家或地區通關。通關這話題無可避免會受到政治影響,偏黃的人總會覺得,與內地通關,會令香港的疫情惡化;而偏藍的人就會覺得,與對外通關,甚至容許外國人來香港豁免隔離檢疫,才是香港抗疫最大的危機。

有醫學專家亦話:「本地疫苗接種率去不到80、90%,香港沒有條件開關。開關對人命的代價和對醫療系統衝擊的代價都不低….如與內地通關及與世界接軌,無可避免會有第5波疫情。」

我認為衡量對不同地區開關的風險,關鍵該地區的抗疫情況和疫情。與疫情高發地區通關,自然會增加風險;與疫情低發的地區通關,風險不會增加,但可以便利兩地人口往來,有促進經濟活動的好處。

若說香港與內地通關就有第5波疫情,又看不到有什麼理據。以11月24日的數字為例,內地新增24宗確診個案,只有兩宗屬於本土病例,都是來自雲南傣族自治州,到25日上海有3宗初步確診病例。由於進入冬季流感高峰期,新冠疫情在多地爆發,中國無論如何嚴防死守,依然有零星病例從外地傳入,在本地有限度擴散。

內地的病例源頭都是輸入性,主要由回國人士帶入,其中一個可能是病毒潛伏期超過21日,雖然隔離檢疫,仍將病毒帶入社區。另一個來源是來自外國的物品,例如冷凍食品和航機,今年8月南京祿口機場的爆疫,估計就是因為清理工人上飛機清潔時感染了病毒。由於內地有嚴格的防疫措施和超強的追蹤能力,再加上隨時可以啟動的全民檢測,即使爆疫,亦能夠在1個多月內控制得住。

香港在疫情控制和追踪方面,肯定不如內地。可以估計,香港與內地通關之後,若出現熔斷,是因為香港爆疫熔斷的機會較大。香港人要接受香港的抗疫能力不如內地這個客觀事實,而不是隨便地說和內地通關就會有第5波疫情。若真有機會出現第5波疫情,就根本不應通關。

反觀香港若和海外疫情高發的外國地區通關,爆發第5波疫情是必然結局。目前,歐洲地區出現疫情大爆發,單日(11月24日)新增確疹人數大幅上升,德國確診7.4萬人、英國4.4萬人、法國3.3萬人,情況非常嚴峻。美國也開始爆升,單日確診10.4萬人。可以預計,如果香港向歐美這些爆疫地區免隔離開關,香港的疫苗接種率未能形成有效屏障,確診人數會大增,對香港醫療系統的衝擊將會很大。新加坡疫苗接種率高達85%,採取與病毒共存方式開關,單日有2079人確診,可知對疫情高發的外國開關的代價。

抗疫屬科學的範疇,不能戴上政治有色眼鏡評論事物,將對外國開關和對內地開關混為一談,說通關就有第5波疫情。由於香港和內地的疫情都很輕微,通關要冒的風險較低,得到的好處較大,現時通關,是適切的時機。

盧永雄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