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調整完政制要交功課

2021-03-09 06:00

全國人大對香港政制動大手術,預示香港未來政治架構將出現重大轉變。回歸24年,香港基本上跟從西方思路開放選舉,大搞民主,搞不到十足也搞到七、八成。但這24年香港發展不如理想,政治動盪,經濟民生凋敝,照抄西方的政制理念,並未為香港帶來美好結局。

有人話要再搞多點西方式民主,就會去到「應許之地」。阿爺就話「你搞到咁爛仲搞?」當然要反其道而行,要重設「行政主導」體制。

西方的政治是重過程,講究由開放選舉制度帶來的政治參與,認為政治參與可以吸納新興的政治力量(從資本家到中產階級),從而分配利益,達至政治穩定。但西方民主政制近年開始失效,由於利益集團形成暗黑勢力(deep state),壟斷政經資源,利益固化,不能實現再分配,出現1比99的問題。政治傾斜,難保穩定。

東方政治的特色是重結果,講求高效執政,解決經濟民生問題。執政黨作為仲裁人,不斷實現利益再分配,達至高效執政和政治穩定。

香港未來的政治發展,是由走西方的路,改為走靠近東方的路。

香港過去24年走的民主路,無論泛主派或是資本家,都是把好牌打爛,見好而不收,適可而不止,終至阿爺反枱收場。

香港未來政制變化的兩大特點,第一是大大削弱反對派,特別是激進反對派的勢力。泛民若不能做忠誠反對派,不和暴力和媚外行為割蓆,在新制下他們將無一席之地。

第二是「溝淡」本地資本家的控制力。削弱反對派勢力已相當清晰,溝淡資本家影響力則相對隱晦。未來的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人數由1200人增至1500人,相信有大量愛國派加入,溝淡資本家的影響,令他們不能再因泛民壯大而自命關鍵少數派,去左右特首的產生。

在這場翻天覆地的政制變動之後,的確會形成行政主導的政體。不過若改制只意味著投機者入局,人人爭餅仔,搶做選委、立會議員。新特首大權在握,若只是威威水水,繼續想有高民望,實際上又無所作為的話,這種制度是香港人想要的嗎?減低了參與度,若不能同時提高幸福感,只會埋下未來禍亂的種子。

千萬不要被港區國安法實施後的安定局面蒙蔽,政府連番檢控後,可壓制激進派於一時,加上疫情的關係,令示威劇減,至少帶來短暫的穩定。但若香港基本經濟民生問題得不到根本性的扭轉,恐怕三、五、七年後,在外國勢力撩撥之下,動亂又會發生。

香港未來的中長線經濟民生問題,聚焦於兩大方面。第一,民生問題的核心是樓價和租金。香港回歸後愈來愈民主,開發土地的速度就愈來愈慢,很多類型的土地開發方式也動不了。

未來回復行政主導政體,政府可以修改整個遊戲規則,把回歸24年,在開發土地上層層累加的關卡清除,顯著加快土地開發的過程。尤有甚者,過去港府想都不敢想的開發土地方式,例如大量開發人跡罕至的效野公園土地,高速興建公營出租及出售房屋,就由不可能變成有可能。香港有25萬戶輪候公屋,有10多萬戶等候買居屋,大增公屋居屋,以一家三口計,可以解決過100萬人最逼切的生活問題。

第二是經濟發展方面。香港最缺的是速度。過去1年做的事,如今5年、10年都做不成。無論是融入大灣區,或者大力在本土發展新興行業,都可以創造更多本地高質職位,令年青人有更多機會。一慢,就什麼機會都會丟失。未來應可大大加快。

過去香港政治以選舉為先,搞的不是「行政主導」,而是「民望主導」,內耗嚴重。

有人話,未來政制政治參與度下降,這樣收緊了,這樣「唔好睇」。

我覺得這仍是過去24年的舊思維。在新體制下,並不是想建制派當做山大王,再搞他們覺得好睇的建制派「民望政治」。剛好相反,未來的政府和建制派要放棄「民望政治」的思維,不是要「好睇」,而是要有效,要迎難而上,敢於觸踫本地政治最強固的利益,解決最大的經濟民生問題。

一句話:未來來掌權者要交功課。你有這麼大的權力,就有這麼大的責任。

盧永雄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