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小丑醫生施快樂療法正能量助病童抗敵
2021-01-29 07:21
「迎春花開,帶來了好運來……祝每位小朋友開開心心、快高長大!」踏入荃灣一家魔術娛樂製作公司,傳來一把孩子氣的快樂女聲,只見身穿醫生白袍、戴上小丑帽的蔡慧煌(Amy)站在鏡頭前,為病童錄製農曆新年祝賀影片。完畢後,她卸下妝容,收起跳脫語調,娓娓分享散播歡笑和承接悲傷的故事。
父罹患癌症 獲社工雪中送炭
七十後「小丑醫生」Amy表示,自小對探索建築物及撰寫文字感興趣,曾以成為考古學家和傳媒工作者為志向,直至就讀中三至中四期間父親罹患癌症,一年多後離開人世,當中經歷改變了其人生規劃。她憶述,當時一家居於徙置大廈,不便父親休養,醫務社工得知後轉介他們申請公屋,讓她感覺社工雪中送炭的工作甚有意義,隨後入讀城市大學社工系,畢業後二十多年來均在社福機構任職社工,早年主要從事青年外展工作,現為SEN學童、家長及少數族裔提供輔助服務,疫情下亦協助不少發生親子衝突的家庭化解矛盾。
真誠幫助有需要的人,是Amy擔任社工的初心,她隨後從友人口中得悉,本港有基金會推行為病童表演及探訪的「小丑醫生」計畫,當刻想起父親生前留醫期間的孤單和壓抑,讓她感慨良多,二○○○年正式報名參與,不久獲安排學習專業表演、醫療理論及心理照護技巧等知識,並出任實習「小丑醫生」,一年後修畢課程,開始每周前往特定醫院兒童病房,為小朋友帶來歡樂。
打氣針筒 減低病童恐懼
Amy解釋,留醫小孩遭受病痛折磨,活動範圍僅限於病房,加上每天處於相同環境,接受重複不斷的治療,往往失去時間觀念,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小丑醫生」於是通過戲劇、音樂及魔術等表演,讓眾人感到開心,同時穿上醫療白袍、配以大型「彈彈藥丸」、「打氣針筒」等模擬醫療用品工具表演,希望降低他們對接受治療的恐懼,「部分小朋友特別害怕打針和洗傷口,護士會找我們在旁協助轉移注意力。」
治療路漫長 安撫家長
「小丑醫生」不會知悉病童背景,惟特殊情況如有哮喘、癲癇症及呼吸道感染患者等,因不宜使用會發出閃光及有羽毛的工具,護士會事先提醒,接觸傳染病患者前亦會穿上全身保護衣,以防感染。Amy笑說,進入病房後,會輪流到每位小朋友的病牀前表演,務求雙方有互動,「有家長感謝我成為兒子第一個朋友,這是我繼續探訪病童的動力。」
除了讓病童暫時忘憂,「小丑醫生」也能協助家長放鬆情緒,Amy說有時見到家長失落難熬,會慰問及安撫對方,「家長亦需要其他人的認同和諒解。」
Amy感言,她深信正向思想能創造奇迹,例如曾經探訪一名患有先天性肝疾病的男童,對方在出生兩個月後長期住院,雖只能吃流質食物,但生命意志堅強,及至三、四歲可以出院,另有一位十八歲少女病情不樂觀,終日愁眉苦臉,其家人遂委託「小丑醫生」到訪,可惜對方其後病逝,但已比醫生宣告的死亡期限延後一年多,「我們曾令她重現笑容,家人亦表示感謝!」
「小丑醫生」為病童帶來歡笑,但難免經歷病童「移民」天國帶來的悲傷。Amy坦言,曾有一位留醫五年的小朋友離世,看着空蕩蕩的病牀,不免情緒波動,「讓我體會活在當下的重要性。」為記錄箇中悲喜時光,她於○五年出版《小丑醫生歡樂治療之兒童成長錦囊》一書,詳細分享探訪病童的故事。
疫症期間 爭取視像接觸病童
已擔任「小丑醫生」二十年的Amy,繼○三年「沙士」疫症後,去年再因新冠肺炎疫情停止到院探訪服務,改為錄製節目在醫院播放,並以視像通話等方式與病童接觸。她希望,疫情過後有多些醫院願意與「小丑醫生」合作,為更多病童帶來歡樂,「小朋友,Doctor Amy很掛念你們,希望早日相見!」
每日雜誌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