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者挑戰跨性別偏見|教研並進
2024-08-27 13:00
在我們的研究訪談中,經常發現跨性別人士面對多重偏見,偏見來源之一是來自社會服務提供者的跨性別偏見。跨性別人士泛指非順性別、非二元男女性別認同的人士,是指其出生時指定的生理性別與其成長中的性別認同不一樣。「跨性別偏見」是指擁護順性別為唯一存在的性別,持有此觀念的人對跨性別者及非二元性別者,抱有刻板印象和偏見的態度,並且有差別地對待這些人。例如有社會工作者不了解跨性別青少年發展的相關知識,堅持用出生時的生理性別來對待受到性別不安影響的跨性別女生,跨性別女生為了社工否定自己的性別認同而焦慮抑鬱。
跨男跨女二元性別︰性別不安
跨性別群體中的二元性別群體,以跨性別女生、跨性別男生(跨男跨女)為主。「性別不安」泛指一部分跨性別人士因其性別認同與出生時指定的性別不匹配而感到的痛苦。跨男跨女因為出世紙上的生理性別與生活中所認同的性別不一樣,特別是青春期身體浮現第二性徵並不符合自己的性別認同,因而產生強烈不安感,會持續地表現出對性別轉換醫療服務的興趣,例如醫院管理局的跨專業健康照顧。
我們的訪談中有些跨男跨女早在幼稚園和小學階段便開始表達跨性別認同,也有些是到青春期或成人階段才意識到自己的需要,大部分需要醫管局的跨專業健康照顧服務,例如透過荷爾蒙治療、性別肯定手術使身體與性別認同一致,可以減少性別不安。要留意的是,不是所有跨男跨女都需要以上的醫療服務,部分人士因身體狀況不適合,或個人只選擇社交上的轉化及心理支援。
非二元性別︰性別多樣化
除上述二元性別的跨男跨女群體外,我們訪談中亦有非二元性別群體、社群性別認同與性別表達多元,例如有性別流動者、無性別者、又男又女者、非男非女者等等。這群朋友大都不需要跨專業健康照顧服務,如上述醫療上的荷爾蒙治療,或是透過手術來改變身體。訪談中非二元性別青少年在大學、中學,在本地、外地生活都有。
社工服務——跨性別偏見
跨性別偏見是透過社會制度和機構政策發展出來的,學校基於順性別價值觀提供校規和性教育課程,認為學生只有二元男女生理性別,只教順性別教育,否定跨性別女生使用女生的名字、穿女生校服。第二:它是透過個別人士抱持的偏見展露出不理解、不包容的行為,例如學校社工基於個人缺乏知識,表達歧視性語言,不願意將學生轉介給性別肯定健康服務。
當跨性別者經歷了這些偏見,以及把一些偏見訊息內化了以後,會對精神健康帶來負面的影響,例如抑壓、焦慮、甚至自殺危機。跨性別者面對的精神壓力並非個人問題,而是與社會文化、社會制度有關。
另外,可透過以下社會工作實踐,挑戰跨性別偏見︰
建立安全空間︰我們在工作中時刻反思自己的跨性別偏見思想,提醒自己不應自行判斷對方的性別,甚至假設只有跨性別男性和女性兩個群體。在提供服務時將有關跨性別的刊物放到跨性別人士會到訪的地方;亦增設中性洗手間,以示對跨性別人士的接納,使跨性別人士可安心表達自己。在表格的性別選項上,除男性和女性之外,可增設其他性別的開放式選項。我們視乎場合及對方的心理準備而詢問,使對方明白我們是出於關心而非獵奇的心態。
社會資源的重要性:一些跨性別人士可能被逼離家出走,而失去居所。本港社福機構所提供的住宿服務都以二元性別劃分,單純按跨性別人士的外生殖器來安排他們入住單性別的住宿設施,或會增加他們受害的風險。社工與當事人應一同檢視其現有的支援網絡,向社會福利署申請體恤安置後,可以永久滿足其住屋需要。
倡導社會工作專業上的改革:社工必須倡導明確的操守指引,以避免有意無意間對跨性別人士造成傷害。社工導師也需要掌握當今一些性別多元化的觀點,包括反歧視和社會公義的觀點,覺察文化對社工價值觀的影響,要提供一個開放的空間,讓社工能自由地發表其對性別多元化的看法。
本欄歡迎院校學者投稿,分享個人學術見解及研究成果,1400字為限,查詢及投稿請電郵︰[email protected]。
文:香港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副教授、註冊社工郭勤博士
延伸閱讀: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