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興衰存亡守志 思想家和政治家──王陽明 顧炎武 孫中山 梁啟超|歷史人物

2024-07-16 14:00

思想家

心學之大成王陽明

因他曾在貴陽修文陽明洞天居住,自號「陽明子」,故被學者稱為「陽明先生」,後世一般稱王陽明,其學說世稱「陽明學」,在中國、日本、朝鮮半島都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維基百科圖片)
因他曾在貴陽修文陽明洞天居住,自號「陽明子」,故被學者稱為「陽明先生」,後世一般稱王陽明,其學說世稱「陽明學」,在中國、日本、朝鮮半島都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維基百科圖片)

  • 生卒年份:1472年—1529年
  • 重要著作:《大學問》、《傳習錄》、《陽明全書》

名句: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四句教)

王陽明精通儒、釋、道三家的學說,更將宋朝陸九淵的心學發揚光大,合稱為「陸王心學」。除此之外,王陽明亦能統軍征戰,在明朝平定大小戰亂,絕對是少數文武雙全的思想家。
王陽明的全名是「王守仁」,自號「陽明子」,一般被學者稱他為「陽明先生」。他主張的哲學思想名為「陽明學」,強調道理不需要外求,而是能夠從自己的內心去尋找真理,更重要的是做到「知行合一」,即知道的道理就要表現出來,知和行是同時發生的,不能夠講一套做一套,這豈不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做人道理嗎?
王陽明在軍事方面的智慧亦為人稱頌,他只是用了短短43天便平定了「寧王之亂」(又稱「宸濠之亂」),而當中就顯示出他高明的戰略計謀和調兵遣將的能力。他先趁寧王後方空虛,攻下寧王在南昌的大本營;又於黃家渡伏擊寧王大軍,再擊沉寧王副艦,以火攻成功生擒寧王父子。從別人看來的一個亂局,但在王陽明心裏其實已經計算好一切,因此,寧王都可以說是生不逢時了。

王陽明《與鄭邦瑞尺牘》,現藏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維基百科圖片)
王陽明《與鄭邦瑞尺牘》,現藏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維基百科圖片)

王陽明的故事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顧炎武(維基百科圖片)
顧炎武(維基百科圖片)

顧炎武,原名絳,字忠清。明亡後,改名炎武,亦曾化名蔣山傭。學者尊為亭林先生。明朝直隸崑山縣人,明末清初思想家、學者。知識淵博,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明末三大儒」、「明末三先生」或「明末三大思想家」。顧炎武更被認為是清代考據學的開山祖師。清代中期許多學者崇尚研究歷史典籍,對中國歷史從天文地理,到金石銘文無一不反復考證。

  • 生卒年份:1613年—1682年
  • 重要著作:《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

名句:

「君子之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詩文而已,所謂雕蟲篆刻,亦何益哉!」(〈與人書〉)

王守仁,字伯安,號陽明子。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人,明代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軍事家、教育家,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寧王之亂等軍功而封爵新建伯。王守仁是「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因他曾在貴陽修文陽明洞天居住,自號「陽明子」,後世一般稱王陽明,其學說世稱「陽明學」,在中國、日本、朝鮮半島有重要影響。

 

顧炎武堅守愛國的信念,他在作品《日知錄》中曾表達這份熱血,認為國家的興衰存亡,每一個平民百姓都有責任,梁啟超及後更將此濃縮成我們耳熟能詳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簡短有力,擲地有聲。
明朝末年,民變四起,隨着明朝末代皇帝崇禎於煤山自盡,以及後來吳三桂引關外清兵入關,清朝正式建立,中國亦再次由外族統治。由於顧炎武的家人在這段期間深受其害,國仇家恨,因此清廷就算屢次徵召他出仕,朝臣亦推薦他修編《明史》,顧炎武亦都統統嚴詞拒絕,因為在他看來,「為國守志」比一切都更重要。
另外,顧炎武在學術主張方面反對宋明理學的「心學」思想,認為空談「心、理、性、命」是虛有其表。他主張做學問一定要「經世致用」,即把所學習到的用於處理國事之上,要回應社會的問題,關心百姓的疾苦,很實用地教導讀書人求學的意義,以及教導統治者如何治國有方。

 

崑山亭林公園顧炎武像
崑山亭林公園顧炎武像

 

炎武的故事:

 

 


 

政治家

 

推翻帝制國父孫中山

 

 

孫中山,名文,字逸仙,後化名中山樵。孫中山生於大清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翠亨村,是中國近代政治家,以革命推翻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1924年底,孫中山在北京病逝,葬於南京中山陵。

 

  • 生卒年份:1866年—1925年
  • 重要著作:《三民主義》、《倫敦蒙難記》

 

名句:

「國家之本,在於人民。」「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孫中山本來從醫,後來放棄成為醫生,一生貢獻革命事業,因為他深知行醫只能幫助一小部分的人,但革命卻可以拯救全中國的人。
孫中山與「香港」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他曾經在這個地方生活和學習,當他開始奠定革命思想的時候,香港更成為他日後起義的根據地,因此,大家現在還可以在中上環一帶,尋找到不少關於孫中山以及其他革命黨員留下的古蹟,能夠親自體會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
相信沒有人會認為革命成功之前,過程會是一帆風順的,孫中山就曾經在英國倫敦有過一段被清政府秘密綁架扣押的遭遇,幸好他得到公使館內的英國傭人柯爾和恩師康德黎醫生的協助下獲得釋放,最終更因禍得福,在廣大外國傳媒的報道下揭露了中國的情況,有助鞏固孫中山推行革命的正確方向。
孫中山10次參與及領導起義失敗,終於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中獲得成功。1911年12月29日,孫中山被十七省代表推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就職,建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孫中山為國家事業付出的崇高抱負,時至今日,依然被尊稱為「國父」。

 

孫中山圖輯:

 

1883年,孫中山攝於18歲。(維基百科圖片)
1883年,孫中山攝於18歲。(維基百科圖片)

 

在香港讀書時,楊鶴齡、孫中山、陳少白、尢列倡導者革命,時人稱為「四大寇」。「四大寇」,前排左起:楊、孫、陳、尢,後立者為關景良。1890年攝於香港華人西醫書院。(維基百科圖片)
在香港讀書時,楊鶴齡、孫中山、陳少白、尢列倡導者革命,時人稱為「四大寇」。「四大寇」,前排左起:楊、孫、陳、尢,後立者為關景良。1890年攝於香港華人西醫書院。(維基百科圖片)

 

1896年孫中山攝於舊金山。(維基百科圖片)
1896年孫中山攝於舊金山。(維基百科圖片)

 

孫中山逃亡於英國倫敦期間的住處,今為紀念,設有孫的浮雕像(維基百科圖片)
孫中山逃亡於英國倫敦期間的住處,今為紀念,設有孫的浮雕像(維基百科圖片)

 

1896年10月31日,英國The Graphic報導孫中山獲釋。(維基百科圖片)
1896年10月31日,英國The Graphic報導孫中山獲釋。(維基百科圖片)

 

1898年興中會會長楊衢雲等人於日本的合照。前排左起:安永東之助、楊衢雲、平山周、末永節、內田良平;後排左起︰可兒長一、小山雄太郎、宮崎寅藏、孫中山(秘書)、清藤幸七郎、大原義剛(維基百科圖片)
1898年興中會會長楊衢雲等人於日本的合照。前排左起:安永東之助、楊衢雲、平山周、末永節、內田良平;後排左起︰可兒長一、小山雄太郎、宮崎寅藏、孫中山(秘書)、清藤幸七郎、大原義剛(維基百科圖片)

 

左起︰尢列、唐才質、孫中山、秦力山、沈翔雲,攝於在日本東京,1900年冬。(維基百科圖片)
左起︰尢列、唐才質、孫中山、秦力山、沈翔雲,攝於在日本東京,1900年冬。(維基百科圖片)

 

孫中山在美國移民及歸化局的檔案照(維基百科圖片)
孫中山在美國移民及歸化局的檔案照(維基百科圖片)

 

1906年,孫中山與中國同盟會新加坡分會部分會員等合照(前排左起:1林干廷、2張永福、3陳楚楠、4孫中山、5尢列、6劉金聲、7林義順;後排左起:1吳悟叟、2張華丹、3張繼、4陳汝河、5鄧子瑜、6黃耀廷、7張秉庚)。(維基百科圖片)
1906年,孫中山與中國同盟會新加坡分會部分會員等合照(前排左起:1林干廷、2張永福、3陳楚楠、4孫中山、5尢列、6劉金聲、7林義順;後排左起:1吳悟叟、2張華丹、3張繼、4陳汝河、5鄧子瑜、6黃耀廷、7張秉庚)。(維基百科圖片)

 

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就職儀式上,宣讀的大總統誓詞(維基百科圖片)
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就職儀式上,宣讀的大總統誓詞(維基百科圖片)

 

孫中山的故事:

 

 

戊戌變法領導人梁啟超

 

1903年攝於日本(維基百科圖片)
1903年攝於日本(維基百科圖片)

 

梁啟超,字卓如、宏猷、任甫,別號任公、飲冰室主人,廣東省新會縣人,人稱梁新會。青年時期與康有為推行戊戌變法,事敗後出逃日本,在海外推動君主立憲。梁啟超是中國近代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乃至名譽國際的「百科全書式」國師級人物。

 

  • 生卒年份:1873年—1929年
  • 重要著作:《飲冰室合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名句: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清末國力衰弱,面臨內憂外患,梁啟超與一眾文人志士,試圖通過「戊戌變法」去扭轉清末面臨亡國的劣勢。
戊戌變法以「公車上書」作為起點,梁啟超和他的老師康有為,聯同一千多名舉人上書朝廷,提出多項變法主張但未能取得成功,之後梁啟超等人便開辦報館,利用報章宣傳救國思想,經過多番努力上書光緒皇帝,最終得到慈禧太后批准推行新政改革,戊戌變法正式啟動。只可惜好景不常,一開始就遭到朝廷中的守舊派抵制和反對,繼而演變成一場政變,戊戌變法僅經歷103天便告終,故又稱為「百日維新」。
自此之後,梁啟超便踏上流亡的生涯,後來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推翻清朝後,梁啟超再一次重回故土,曾一度加入袁世凱政府,先後擔任司法總長、幣制局首任總裁職務。之後梁啟超對袁世凱稱帝不滿,與蔡鍔密謀發動護國運動倒袁,又對張勳復辟進行嚴詞抨擊。他倡導新文化運動,支持五四運動,並在著名的清華大學作育英才,為新一代學生撒下愛國的種子,希望在他們當中結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美好成果。

 

梁啟超圖輯:

 

「竹林七賢」圖 1896年9月25日(農曆8月19日),上海光繪樓攝。(後排左起)汪康年、孫寶瑄、宋恕、譚嗣同,(前排左起)梁啟超、胡庸、吳嘉瑞(維基百科圖片)
「竹林七賢」圖 1896年9月25日(農曆8月19日),上海光繪樓攝。(後排左起)汪康年、孫寶瑄、宋恕、譚嗣同,(前排左起)梁啟超、胡庸、吳嘉瑞(維基百科圖片)

 

梁啟超書法(維基百科圖片)
梁啟超書法(維基百科圖片)

 

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凱、梁士詒、第三排右二為梁啟超等各級議員與各國使節覲見合影(維基百科圖片)
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凱、梁士詒、第三排右二為梁啟超等各級議員與各國使節覲見合影(維基百科圖片)

 

梁啟超書齋飲冰室所在地(維基百科圖片)
梁啟超書齋飲冰室所在地(維基百科圖片)

 

1919年,中國歐洲考察團在巴黎的合影。左二為蔣百里、左三為梁啟超、左四為張君勱。左一應為1919年巴黎和會中國五人代表團之一的劉崇傑.(維基百科圖片)
1919年,中國歐洲考察團在巴黎的合影。左二為蔣百里、左三為梁啟超、左四為張君勱。左一應為1919年巴黎和會中國五人代表團之一的劉崇傑.(維基百科圖片)

 

由左至右依次為:梁思寧、梁思睿、梁思禮和梁思達,1934年攝於天津飲冰室(天津梁啟超舊居)前。(維基百科圖片)
由左至右依次為:梁思寧、梁思睿、梁思禮和梁思達,1934年攝於天津飲冰室(天津梁啟超舊居)前。(維基百科圖片)

 

位於廣東新會的梁啟超故居(維基百科圖片)
位於廣東新會的梁啟超故居(維基百科圖片)

 

位於北京植物園的梁啟超墓(維基百科圖片)
位於北京植物園的梁啟超墓(維基百科圖片)

 

梁啟超的故事:

 

 

文:星島小學學生報《陽光校園》編輯部、勵進教育中心;圖:網上圖片、維基百科

 

供稿機構致力協助香港的青少年認識中華文化、中國歷史,以建立歷史感和民族觀。

 

延伸閱讀: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