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兴衰存亡守志 思想家和政治家──王阳明 顾炎武 孙中山 梁启超|历史人物

2024-07-16 14:00

思想家

心学之大成王阳明

因他曾在贵阳修文阳明洞天居住,自号「阳明子」,故被学者称为「阳明先生」,后世一般称王阳明,其学说世称「阳明学」,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维基百科图片)
因他曾在贵阳修文阳明洞天居住,自号「阳明子」,故被学者称为「阳明先生」,后世一般称王阳明,其学说世称「阳明学」,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维基百科图片)

  • 生卒年份:1472年—1529年
  • 重要著作:《大学问》、《传习录》、《阳明全书》

名句: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教)

王阳明精通儒、释、道三家的学说,更将宋朝陆九渊的心学发扬光大,合称为「陆王心学」。除此之外,王阳明亦能统军征战,在明朝平定大小战乱,绝对是少数文武双全的思想家。
王阳明的全名是「王守仁」,自号「阳明子」,一般被学者称他为「阳明先生」。他主张的哲学思想名为「阳明学」,强调道理不需要外求,而是能够从自己的内心去寻找真理,更重要的是做到「知行合一」,即知道的道理就要表现出来,知和行是同时发生的,不能够讲一套做一套,这岂不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做人道理吗?
王阳明在军事方面的智慧亦为人称颂,他只是用了短短43天便平定了「宁王之乱」(又称「宸濠之乱」),而当中就显示出他高明的战略计谋和调兵遣将的能力。他先趁宁王后方空虚,攻下宁王在南昌的大本营;又于黄家渡伏击宁王大军,再击沉宁王副舰,以火攻成功生擒宁王父子。从别人看来的一个乱局,但在王阳明心里其实已经计算好一切,因此,宁王都可以说是生不逢时了。

王阳明《与郑邦瑞尺牍》,现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维基百科图片)
王阳明《与郑邦瑞尺牍》,现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维基百科图片)

王阳明的故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顾炎武(维基百科图片)
顾炎武(维基百科图片)

顾炎武,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亦曾化名蒋山佣。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朝直隶昆山县人,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知识渊博,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明末三大儒」、「明末三先生」或「明末三大思想家」。顾炎武更被认为是清代考据学的开山祖师。清代中期许多学者崇尚研究历史典籍,对中国历史从天文地理,到金石铭文无一不反复考证。

  • 生卒年份:1613年—1682年
  • 重要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名句: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与人书〉)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子。浙江绍兴府馀姚县人,明代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军事家、教育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宁王之乱等军功而封爵新建伯。王守仁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因他曾在贵阳修文阳明洞天居住,自号「阳明子」,后世一般称王阳明,其学说世称「阳明学」,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有重要影响。

 

顾炎武坚守爱国的信念,他在作品《日知录》中曾表达这份热血,认为国家的兴衰存亡,每一个平民百姓都有责任,梁启超及后更将此浓缩成我们耳熟能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简短有力,掷地有声。
明朝末年,民变四起,随着明朝末代皇帝崇祯于煤山自尽,以及后来吴三桂引关外清兵入关,清朝正式建立,中国亦再次由外族统治。由于顾炎武的家人在这段期间深受其害,国仇家恨,因此清廷就算屡次徵召他出仕,朝臣亦推荐他修编《明史》,顾炎武亦都统统严词拒绝,因为在他看来,「为国守志」比一切都更重要。
另外,顾炎武在学术主张方面反对宋明理学的「心学」思想,认为空谈「心、理、性、命」是虚有其表。他主张做学问一定要「经世致用」,即把所学习到的用于处理国事之上,要回应社会的问题,关心百姓的疾苦,很实用地教导读书人求学的意义,以及教导统治者如何治国有方。

 

昆山亭林公园顾炎武像
昆山亭林公园顾炎武像

 

炎武的故事:

 

 


 

政治家

 

推翻帝制国父孙中山

 

 

孙中山,名文,字逸仙,后化名中山樵。孙中山生于大清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翠亨村,是中国近代政治家,以革命推翻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1924年底,孙中山在北京病逝,葬于南京中山陵。

 

  • 生卒年份:1866年—1925年
  • 重要著作:《三民主义》、《伦敦蒙难记》

 

名句: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本来从医,后来放弃成为医生,一生贡献革命事业,因为他深知行医只能帮助一小部分的人,但革命却可以拯救全中国的人。
孙中山与「香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曾经在这个地方生活和学习,当他开始奠定革命思想的时候,香港更成为他日后起义的根据地,因此,大家现在还可以在中上环一带,寻找到不少关于孙中山以及其他革命党员留下的古迹,能够亲自体会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相信没有人会认为革命成功之前,过程会是一帆风顺的,孙中山就曾经在英国伦敦有过一段被清政府秘密绑架扣押的遭遇,幸好他得到公使馆内的英国佣人柯尔和恩师康德黎医生的协助下获得释放,最终更因祸得福,在广大外国传媒的报道下揭露了中国的情况,有助巩固孙中山推行革命的正确方向。
孙中山10次参与及领导起义失败,终于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中获得成功。1911年12月29日,孙中山被十七省代表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就职,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为国家事业付出的崇高抱负,时至今日,依然被尊称为「国父」。

 

孙中山图辑:

 

1883年,孙中山摄于18岁。(维基百科图片)
1883年,孙中山摄于18岁。(维基百科图片)

 

在香港读书时,杨鹤龄、孙中山、陈少白、尢列倡导者革命,时人称为「四大寇」。「四大寇」,前排左起:杨、孙、陈、尢,后立者为关景良。1890年摄于香港华人西医书院。(维基百科图片)
在香港读书时,杨鹤龄、孙中山、陈少白、尢列倡导者革命,时人称为「四大寇」。「四大寇」,前排左起:杨、孙、陈、尢,后立者为关景良。1890年摄于香港华人西医书院。(维基百科图片)

 

1896年孙中山摄于旧金山。(维基百科图片)
1896年孙中山摄于旧金山。(维基百科图片)

 

孙中山逃亡于英国伦敦期间的住处,今为纪念,设有孙的浮雕像(维基百科图片)
孙中山逃亡于英国伦敦期间的住处,今为纪念,设有孙的浮雕像(维基百科图片)

 

1896年10月31日,英国The Graphic报导孙中山获释。(维基百科图片)
1896年10月31日,英国The Graphic报导孙中山获释。(维基百科图片)

 

1898年兴中会会长杨衢云等人于日本的合照。前排左起:安永东之助、杨衢云、平山周、末永节、内田良平;后排左起︰可儿长一、小山雄太郎、宫崎寅藏、孙中山(秘书)、清藤幸七郎、大原义刚(维基百科图片)
1898年兴中会会长杨衢云等人于日本的合照。前排左起:安永东之助、杨衢云、平山周、末永节、内田良平;后排左起︰可儿长一、小山雄太郎、宫崎寅藏、孙中山(秘书)、清藤幸七郎、大原义刚(维基百科图片)

 

左起︰尢列、唐才质、孙中山、秦力山、沈翔云,摄于在日本东京,1900年冬。(维基百科图片)
左起︰尢列、唐才质、孙中山、秦力山、沈翔云,摄于在日本东京,1900年冬。(维基百科图片)

 

孙中山在美国移民及归化局的档案照(维基百科图片)
孙中山在美国移民及归化局的档案照(维基百科图片)

 

1906年,孙中山与中国同盟会新加坡分会部分会员等合照(前排左起:1林干廷、2张永福、3陈楚楠、4孙中山、5尢列、6刘金声、7林义顺;后排左起:1吴悟叟、2张华丹、3张继、4陈汝河、5邓子瑜、6黄耀廷、7张秉庚)。(维基百科图片)
1906年,孙中山与中国同盟会新加坡分会部分会员等合照(前排左起:1林干廷、2张永福、3陈楚楠、4孙中山、5尢列、6刘金声、7林义顺;后排左起:1吴悟叟、2张华丹、3张继、4陈汝河、5邓子瑜、6黄耀廷、7张秉庚)。(维基百科图片)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就职仪式上,宣读的大总统誓词(维基百科图片)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就职仪式上,宣读的大总统誓词(维基百科图片)

 

孙中山的故事:

 

 

戊戌变法领导人梁启超

 

1903年摄于日本(维基百科图片)
1903年摄于日本(维基百科图片)

 

梁启超,字卓如、宏猷、任甫,别号任公、饮冰室主人,广东省新会县人,人称梁新会。青年时期与康有为推行戊戌变法,事败后出逃日本,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乃至名誉国际的「百科全书式」国师级人物。

 

  • 生卒年份:1873年—1929年
  • 重要著作:《饮冰室合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名句: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清末国力衰弱,面临内忧外患,梁启超与一众文人志士,试图通过「戊戌变法」去扭转清末面临亡国的劣势。
戊戌变法以「公车上书」作为起点,梁启超和他的老师康有为,联同一千多名举人上书朝廷,提出多项变法主张但未能取得成功,之后梁启超等人便开办报馆,利用报章宣传救国思想,经过多番努力上书光绪皇帝,最终得到慈禧太后批准推行新政改革,戊戌变法正式启动。只可惜好景不常,一开始就遭到朝廷中的守旧派抵制和反对,继而演变成一场政变,戊戌变法仅经历103天便告终,故又称为「百日维新」。
自此之后,梁启超便踏上流亡的生涯,后来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推翻清朝后,梁启超再一次重回故土,曾一度加入袁世凯政府,先后担任司法总长、币制局首任总裁职务。之后梁启超对袁世凯称帝不满,与蔡锷密谋发动护国运动倒袁,又对张勋复辟进行严词抨击。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并在著名的清华大学作育英才,为新一代学生撒下爱国的种子,希望在他们当中结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美好成果。

 

梁启超图辑:

 

「竹林七贤」图 1896年9月25日(农历8月19日),上海光绘楼摄。(后排左起)汪康年、孙宝瑄、宋恕、谭嗣同,(前排左起)梁启超、胡庸、吴嘉瑞(维基百科图片)
「竹林七贤」图 1896年9月25日(农历8月19日),上海光绘楼摄。(后排左起)汪康年、孙宝瑄、宋恕、谭嗣同,(前排左起)梁启超、胡庸、吴嘉瑞(维基百科图片)

 

梁启超书法(维基百科图片)
梁启超书法(维基百科图片)

 

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凯、梁士诒、第三排右二为梁启超等各级议员与各国使节觐见合影(维基百科图片)
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凯、梁士诒、第三排右二为梁启超等各级议员与各国使节觐见合影(维基百科图片)

 

梁启超书斋饮冰室所在地(维基百科图片)
梁启超书斋饮冰室所在地(维基百科图片)

 

1919年,中国欧洲考察团在巴黎的合影。左二为蒋百里、左三为梁启超、左四为张君劢。左一应为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五人代表团之一的刘崇杰.(维基百科图片)
1919年,中国欧洲考察团在巴黎的合影。左二为蒋百里、左三为梁启超、左四为张君劢。左一应为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五人代表团之一的刘崇杰.(维基百科图片)

 

由左至右依次为:梁思宁、梁思睿、梁思礼和梁思达,1934年摄于天津饮冰室(天津梁启超旧居)前。(维基百科图片)
由左至右依次为:梁思宁、梁思睿、梁思礼和梁思达,1934年摄于天津饮冰室(天津梁启超旧居)前。(维基百科图片)

 

位于广东新会的梁启超故居(维基百科图片)
位于广东新会的梁启超故居(维基百科图片)

 

位于北京植物园的梁启超墓(维基百科图片)
位于北京植物园的梁启超墓(维基百科图片)

 

梁启超的故事:

 

 

文:星岛小学学生报《阳光校园》编辑部、励进教育中心;图:网上图片、维基百科

 

供稿机构致力协助香港的青少年认识中华文化、中国历史,以建立历史感和民族观。

 

延伸阅读: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