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廸 - 心靈保育|家長教室

2024-06-18 12:38

文廸 - 心靈保育|家長教室
文廸 - 心靈保育|家長教室

我們都有自我療瘉心靈的能力。它就是我們內在的生命力,它是修復及維持生命健康的能力。那麼,我們可以做自己的療瘉師嗎?如何通過療瘉,讓我們生活得平安,讓心靈得滋潤,讓生活充滿正能量?大家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首先千萬別因為生活不如意而放任自己、日夜顛倒或沉迷玩樂。只要我們自我放任,逃避的情緒會說服你放下應做的事,繼而動搖你的自信心,使你陷入惡性循環,使你在現有事情或其他生活更加不如意。例如:有人會因為失戀而借酒消愁,生活顛倒。此行為可能引發家庭矛盾、學習或工作表現失利,使人更加困擾。維持正常的生活,有規律作息,才是增強身心抵抗力最重要的方法!

此外,當我們不快樂,很可能會一直想着自己欠缺或失去了甚麼,無法如願,困在得不到或回不去的窘境中,將自己逼到崩潰死角。其實,與其盯着自己的欠缺和不足,不如練習正向思維,專注在「擁有」的事物上,學習感恩,轉換角度,欣賞背後無限的可能和更多的美好,就放過不如意事件吧!有時候,嘗試接受新奇的事物、新鮮體驗學習,可以開闊眼界,帶來滿足感,使生活得以滋潤。

值得關注的是,請勿以別人的評價來成就自己的快樂,它會使心靈受制於人。成就心靈保育需要通過維持心靈獨處空間,以「正念」來堅固自己內心,療瘉心靈,諦視平安生活。

(歡迎讀者就有關內容,致電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熱線:2402 9230,查詢時間為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晚上6時)


文廸
本欄由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社工及嘉賓輪流執筆,與讀者分享親職教育經驗;本文作者為文廸姑娘。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4年6月18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延伸閱讀:

凌婉君 - 留意思想陷阱|家長教室

梁康民 - 讓孩子與情緒做朋友|家長教室

Laura - 看見行為背後的情緒|家長教室

凌婉君 - 運動的神奇力量|家長教室

鍾碧華 - 抗「逆」屏障(上)|家長教室


--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