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備戰中史科|中史正史發展和假想分析:假如百日維新中 袁世凱沒有告密

2024-03-05 14:00

假如百日維新中,袁世凱沒有告密……

1898年的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是中國近代史上極為全面的一次改革活動,深入軍事、經濟、教育等多個層面,但是隨着光緒皇帝和維新派發動政變失敗,是次變法僅開始了103天後就宣告結束。
有人說變法失敗是因為政變前,袁世凱向慈禧太后告密,因此讓慈禧太后有了準備,並迅速派兵軟禁光緒皇帝和抓捕維新派人士,令到維新派被迫逃亡,若當時袁世凱站在維新派這一邊,光緒皇帝很有可能通過政變取回大權,變法也能得以順利進行。

正史發展:告密

變法告終

變法期間,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發生衝突,雙方都想拉攏握有兵權的袁世凱。其後光緒帝準備發動政變,希望袁世凱能起兵勤王,殺死慈禧的親信榮祿,但袁世凱卻把消息洩露給榮祿,榮祿也馬上向慈禧匯報,慈禧馬上囚禁光緒,廢除新政。

維新派逃亡各地

維新派人士被通緝,多名領袖逃亡,康有為經天津逃至上海,在英國領事館協助下逃往加拿大;梁啟超則在日本大使館的幫助下逃至日本。但維新派仍有數10人被捕,譚嗣同、康廣仁等6人被處死,其他人士或囚禁,或流放。

埋下八國聯軍入侵及清亡伏線

百日維新後,西方列強及日本幫助維新派人士逃亡,又譴責慈禧囚禁光緒帝的行為,反對廢除光緒帝,令慈禧對列強的干預感到怨恨。於是當針對列強的義和團出現後,慈禧採取的是放任的態度,後期更利用義和團主動攻擊列強,導致八國聯軍戰役出現,清朝國力進一步下降,人們對朝廷失去信心,開始謀求推翻滿清。

假想分析:不告密

有人認為,若果當時袁世凱選擇不告密,並起兵勤王,光緒在他的幫忙下就可以從慈禧手上奪得大權,全力推行變法,清朝就有可能落實君主立憲,軍事、工業、教育等方面也將更貼近列強,可盡快脫離被欺壓的局面,清朝的壽命也會延長。
但是亦有說法指,袁世凱的告密在整件事情中其實不是很重要的,慈禧當時和光緒發生衝突,心中已有廢除變法的計劃,對於光緒和維新派的行動都有對應部署及防備。而當時朝廷還是以慈禧主,北京附近的諸多部隊都是由榮祿掌控,袁世凱的新軍都不足以對抗。
當時維新派的領袖康有為在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的建議下,上書朝廷聘請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為顧問,但伊藤是策劃甲午戰爭的重要人物,因此引起慈禧等人的警惕,康有為又在伊藤的遊說下,上書建議與英、美、日三國組成合邦,共選百人處理四國的一切政務,慈禧認為這是將中國的財政外交大權拱手讓人,因此已經屯兵準備行動,即使光緒發動政變,但在慈禧已有防備的情況下都未必能成功,更可能因為兵力懸殊而失敗。
另外,戊戌變法的內容雖然全面,但其實損害了朝廷官員及滿清貴族組成的守舊派的利益,因此即使光緒能當政,在施政上都有可能會受到這些掌握實權的守舊派阻撓。

人物介紹

袁世凱,出生於官宦世家,曾任軍機大臣、內閣總理大臣等職務,也曾協助建立新軍、推動洋務運動、百日維新,在軍隊中有一定的威望。辛亥革命後,因掌握軍權,所以成為革命黨人拉攏的對象,並成為中華民國的大總統。後來,袁世凱試圖復辟帝制,但僅100天後就被迫結束,袁世凱不久也逝世。

袁世凱
袁世凱

文:楊璨珉

相關文章:DSE備戰中史科|中史正史發展和假想分析:假如龐涓沒有陷害孫臏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