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注漣漪成造詣 宋人點茶文化

2023-12-08 14:00

宋代點茶文化

點注漣漪成造詣 宋人點茶文化

宋朝有一種名為「點茶」的茶藝,點茶人通過反覆攪拌茶粉及熱水,造出綿密的茶湯。由於宋朝人視茶為生活必需品,因此衍生出許多有趣的茶飲活動。時至今日仍然有不少愛好者,甚至影響了日本的茶道文化,就讓我們一起認識「點茶」這種茶藝。

宋朝有一種名為「點茶」的茶藝,點茶人通過反覆攪拌茶粉及熱水,造出綿密的茶湯。由於宋朝人視茶為生活必需品,因此衍生出許多有趣的茶飲活動。
宋朝有一種名為「點茶」的茶藝,點茶人通過反覆攪拌茶粉及熱水,造出綿密的茶湯。由於宋朝人視茶為生活必需品,因此衍生出許多有趣的茶飲活動。
時至今日仍然有不少愛好者,甚至影響了日本的茶道文化,就讓我們一起認識「點茶」這種茶藝。
時至今日仍然有不少愛好者,甚至影響了日本的茶道文化,就讓我們一起認識「點茶」這種茶藝。

宋代點茶 日本茶道起源

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已有中國人飲茶的記載。後來發展至宋朝,喝茶更是「開門七件事」之一。有別於漢代和唐代,比起以火「煮茶」,宋代人則愛攪動茶粉來「點茶」。
點好的宋朝茶湯,茶泡綿密幼滑,像是落在湖面的白雪,將茶色輕輕掩蓋。點茶技藝傳至日本之後,發展成抹茶茶道,受日本人推崇,傳承至今;反倒中國在明朝開始流行沖泡茶葉,點茶便告失傳。

點茶有法宋人愛用茶粉調成茶湯點茶,講求精緻高雅,注重細節呈現。

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已有中國人飲茶的記載。後來發展至宋朝,喝茶更是「開門七件事」之一。「點茶」時先研磨茶葉,磨成碎片。
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已有中國人飲茶的記載。後來發展至宋朝,喝茶更是「開門七件事」之一。「點茶」時先研磨茶葉,磨成碎片。
把磨成碎片的茶葉,碾壓至微細的粉末。
把磨成碎片的茶葉,碾壓至微細的粉末。
然後將沸水沖入盛有茶末的茶碗。
然後將沸水沖入盛有茶末的茶碗。
用茶筅(音︰冼)在茶碗裏攪動均勻,再擊打至起泡。有別於漢代和唐代,比起以火「煮茶」,宋代人則愛攪動茶粉來「點茶」。
用茶筅(音︰冼)在茶碗裏攪動均勻,再擊打至起泡。有別於漢代和唐代,比起以火「煮茶」,宋代人則愛攪動茶粉來「點茶」。
最後把完成的茶湯盛起,讓久候的賓客品嘗,大功告成!點好的宋朝茶湯,茶泡綿密幼滑,像是落在湖面的白雪,將茶色輕輕掩蓋。
最後把完成的茶湯盛起,讓久候的賓客品嘗,大功告成!點好的宋朝茶湯,茶泡綿密幼滑,像是落在湖面的白雪,將茶色輕輕掩蓋。
點茶技藝傳至日本之後,發展成抹茶茶道,受日本人推崇,傳承至今;反倒中國在明朝開始流行沖泡茶葉,點茶便告失傳。
點茶技藝傳至日本之後,發展成抹茶茶道,受日本人推崇,傳承至今;反倒中國在明朝開始流行沖泡茶葉,點茶便告失傳。

古代「拉花」法

宋人賞茶方式出神入化,能用茶匙在茶面上「拉花」,畫出各種圖像,例如動物及植物。這種名為「分茶」的技藝,一般人難以掌握。《清異錄》記載有位名為福全的人,能夠在茶面上寫出詩句,不少人登門拜訪,只為求見奇藝一次。南宋詩人陸游也精於此道,經常與兒子競技同樂。他在多首詩中提及分茶,道出分茶時須有好的天氣和心境才成事。

宋人賞茶方式出神入化,能用茶匙在茶面上「拉花」,畫出各種圖像,例如動物及植物。
宋人賞茶方式出神入化,能用茶匙在茶面上「拉花」,畫出各種圖像,例如動物及植物。
這種名為「分茶」的技藝,一般人難以掌握。
這種名為「分茶」的技藝,一般人難以掌握。
《清異錄》記載有位名為福全的人,能夠在茶面上寫出詩句,不少人登門拜訪,只為求見奇藝一次。
《清異錄》記載有位名為福全的人,能夠在茶面上寫出詩句,不少人登門拜訪,只為求見奇藝一次。
南宋詩人陸游也精於此道,經常與兒子競技同樂。
南宋詩人陸游也精於此道,經常與兒子競技同樂。
他在多首詩中提及分茶,道出分茶時須有好的天氣和心境才成事。
他在多首詩中提及分茶,道出分茶時須有好的天氣和心境才成事。

宮廷設茶宴 皇帝專享貴茶

茶可以獨自品嘗,也可以廣邀朋友一同享受。茶宴在南北朝興起,盛行於唐宋,文人以茶會友,一同品茶吟詩。宋朝視茶宴為宮中重要禮儀之一,據《延福宮曲宴記》記載,宋徽宗曾主持宮廷茶宴,皇帝親手點茶,群臣品飲之後頓首,即行叩頭禮,感謝皇上的恩澤。宮廷茶宴注重禮數,相當拘謹,或許參與的君臣忙於禮節,反而未有興致品味茶湯了。

茶可以獨自品嘗,也可以廣邀朋友一同享受。
茶可以獨自品嘗,也可以廣邀朋友一同享受。
茶宴在南北朝興起,盛行於唐宋,文人以茶會友,一同品茶吟詩,圖為宋徽宗《文會圖》。
茶宴在南北朝興起,盛行於唐宋,文人以茶會友,一同品茶吟詩,圖為宋徽宗《文會圖》。
宋朝視茶宴為宮中重要禮儀之一,據《延福宮曲宴記》記載,宋徽宗曾主持宮廷茶宴,皇帝親手點茶,群臣品飲之後頓首,即行叩頭禮,感謝皇上的恩澤,圖為《唐代·宮樂圖》。
宋朝視茶宴為宮中重要禮儀之一,據《延福宮曲宴記》記載,宋徽宗曾主持宮廷茶宴,皇帝親手點茶,群臣品飲之後頓首,即行叩頭禮,感謝皇上的恩澤,圖為《唐代·宮樂圖》。
宮廷茶宴注重禮數,相當拘謹,或許參與的君臣忙於禮節,反而未有興致品味茶湯了,圖為清朝宴會排場。
宮廷茶宴注重禮數,相當拘謹,或許參與的君臣忙於禮節,反而未有興致品味茶湯了,圖為清朝宴會排場。
茶葉質素有高低之分,進貢給皇帝的頂級茶葉,售價比黃金還要貴。宋仁宗慶曆年間,大臣蔡襄給仁宗進貢一批精緻的小型磚茶,重量不到一両,價值卻相當於二両黃金。
茶葉質素有高低之分,進貢給皇帝的頂級茶葉,售價比黃金還要貴。宋仁宗慶曆年間,大臣蔡襄給仁宗進貢一批精緻的小型磚茶,重量不到一両,價值卻相當於二両黃金。

茶葉質素有高低之分,進貢給皇帝的頂級茶葉,售價比黃金還要貴。宋仁宗慶曆年間,大臣蔡襄給仁宗進貢一批精緻的小型磚茶,重量不到一両,價值卻相當於二両黃金。

鬥茶大師 蘇東坡

宋代以「鬥茶」選出上等茶葉,據《茶錄》記載,生產貢茶的建安,每年都會舉行鬥茶盛會,通過觀色、嗅香、品味,分辨茶品高低。
在宋代畫家及詩人的筆下,不難看見鬥茶的場景。南宋畫家劉松年所繪的《茗園賭市圖》,描繪了五個參與鬥茶的男子,他們隨身攜帶茶爐及茶壺,有人往茶杯中注湯,有人正在品飲。

北宋文豪蘇東坡同樣有鬥茶經歷,並曾打敗著名茶人蔡襄。蘇東坡使用的茶葉雖不及蔡襄,但他使用竹瀝水,比蔡襄使用的惠山泉水略勝一籌。

宋代以「鬥茶」選出上等茶葉,
宋代以「鬥茶」選出上等茶葉,
據《茶錄》記載,生產貢茶的建安,每年都會舉行鬥茶盛會,通過觀色、嗅香、品味,分辨茶品高低。
據《茶錄》記載,生產貢茶的建安,每年都會舉行鬥茶盛會,通過觀色、嗅香、品味,分辨茶品高低。
在宋代畫家及詩人的筆下,不難看見鬥茶的場景。
在宋代畫家及詩人的筆下,不難看見鬥茶的場景。
南宋畫家劉松年所繪的《茗園賭市圖》,描繪了五個參與鬥茶的男子,他們隨身攜帶茶爐及茶壺,有人往茶杯中注湯,有人正在品飲。圖為《茗園賭市圖》中展現的鬥茶場景。
南宋畫家劉松年所繪的《茗園賭市圖》,描繪了五個參與鬥茶的男子,他們隨身攜帶茶爐及茶壺,有人往茶杯中注湯,有人正在品飲。圖為《茗園賭市圖》中展現的鬥茶場景。
北宋文豪蘇東坡同樣有鬥茶經歷,並曾打敗著名茶人蔡襄,圖為蔡襄。(維基百科圖片)
北宋文豪蘇東坡同樣有鬥茶經歷,並曾打敗著名茶人蔡襄,圖為蔡襄。(維基百科圖片)
蘇東坡使用的茶葉雖不及蔡襄,但他使用竹瀝水,比蔡襄使用的惠山泉水略勝一籌。
蘇東坡使用的茶葉雖不及蔡襄,但他使用竹瀝水,比蔡襄使用的惠山泉水略勝一籌。

文:星島中學學生報《S-FILE》編輯部;圖:星島圖片庫、網上圖片

訂閱《星島校園報》連環送學習天書及網上練習,立即瀏覽了解詳情:https://bit.ly/BTSEP2023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