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職前培訓工作坊 提高幼師音樂素養及信心|教研並進
2023-09-18 14:59
音樂教育通常被視為高雅文化及專業學科。香港幼兒教育的師資培訓當中雖已提供了跨學科教育,然而與世界其他地方的情況相似,部分職前幼師缺乏專業的音樂知識,使他們沒有足夠信心教授音樂。尤其是對於沒有受過音樂培訓的職前幼師而言,他們的主要問題往往是對於演奏樂器和閱讀樂譜上缺乏信心。而且,一般的師訓教育都會將音樂素養及教學技能的培訓分開進行,課程又太着重於學術理論,這些因素都阻礙了幼師將理論實踐於教學上。
影響對兒童音樂教育認同
早前,筆者的研究團隊訪問了467名職前幼師,了解他們對帶領音樂活動的自信心和對音樂教育的認同感。我們發現教師領導音樂活動的自信心,與他們對兒童音樂教育重要性的認同感有高度的關聯性,亦即是說,教學信心會直接影響職前幼師對幼兒音樂學習的重視。然而,只有26%職前幼師在帶領需要音樂知識的音樂活動時表示有信心,這會間接影響幼兒音樂能力的發展。尤其對於3至6歲的幼兒而言,他們正值音樂發展的黃金期,若錯失關鍵時期的培訓,足以影響他們的長遠發展。
在缺乏足夠的音樂能力下,我們發現職前幼師傾向進行歌唱活動,並會避免進行需要音樂知識的音樂活動,例如樂器演奏、音樂創作等。這使幼兒缺乏了富音樂性的課堂以及表達創意的機會,偏離了教育局的課程指引。
結合音樂知識和教學技巧
為提高職前幼師的音樂素養及教學信心,筆者的研究團隊早前為職前幼師提供了共6小時的音樂專業培訓工作坊,演示如何在幼兒教育的師資培訓中,加強音樂素養訓練,以提高幼師在早期教育中進行音樂欣賞、表演和創作活動的能力。我們參考了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李.舒爾曼教授(Professor Lee S Shulman)的教學模型,針對培養職前幼師音樂素養(即學科知識)和教學技能(即教學法知識)這兩個領域,並將這兩項不可分割的內容緊密地融合,為職前幼師提供全面的音樂學習和教學體驗。
為了提高職前幼師的音樂素養並建立他們的教學信心,工作坊採用遊戲為本的方式,讓他們明白到音樂活動可以簡單而有效,並同時提升他們的音樂水平和教學知識。此外,為了提高職前幼師的音樂帶領能力,工作坊還有教授彈奏烏克麗麗的技巧,亦會學習使用iPad上的應用程式——GarageBand,讓他們能自彈自唱,從而鞏固對音樂概念的理解,有助他們日後進行音樂教學。職前幼師從學習音樂知識的過程中,理解到如何透過教學法吸收知識,讓這兩個獨立但相互關聯的專業範疇緊扣起來,同時亦提升他們在教學方面的自信心。
具備能力帶領有質素課堂
完成工作坊後,我們對參與活動的職前幼師作出評估,發現他們在帶領音樂活動的信心、對幼兒音樂學習的重視及音樂能力信心的平均值,分別提高了0.816、0.672、1.065(數值由1至5;5為最高)。另外,受訓學員在研究訪問中一致認為,在短短6小時的培訓能夠有效提升他們在不同層面的音樂能力,包括理解、轉化及教導等,並有助他們帶領富音樂性的活動。例如,有參加者表示會在實習期間嘗試讓學生接觸簡單的樂器演奏,如搖鼓。
對於部分缺乏音樂基礎的參加者來說,學習實用的教學工具,如烏克麗麗和GarageBand等,讓他們獲得探索音樂教學工具的入門基礎,對理解音樂教材、實際轉化及教導等教學階段均有提升。例如,有參加者表示,他們會在實習期間提出引導性的問題,讓不同幼兒嘗試表達對同一段音樂的想法,又或在課堂上加入探索式學習的元素,先讓幼兒發揮創意,以不同方法弄響搖鼓,展現他們文靜或好動的性格,讓教師察覺並照顧差異,然後再從律動之間探索音樂學習的價值。
音樂教育對幼兒發展存在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多年來職前幼師的音樂培訓都未能培育幼師對教學的信心,而且內容亦未切合現今教學需要。筆者希望這個計劃能夠為幼師的音樂培訓提供可行的發展方向,裝備幼師帶領有質素的音樂課堂,開發幼兒音樂潛能。
文: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江肇衡博士、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助理黃淦楠
本欄歡迎院校學者投稿,分享個人學術見解及研究成果,1400字為限,查詢及投稿請電郵︰[email protected]。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9月18日教育版專欄「大學之道」。
延伸閱讀:
容煒灝、李家軒 - 教大研究:免費平台助基層生網上學習|教研並進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