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紅 - 目的和手段|芽芽學英語

2023-08-07 12:52

我會這樣定義:「目的」是「我想要達成甚麼」和「我想達成甚麼是因為甚麼」,即是「What」和「Why」。

「手段」是如何達成「目的」,即是「How」,它是為了達成「目的」而存在的,沒有「目的」,「手段」是不會存在。

學英語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那麼,這個「手段」是為了達成甚麼「目的」呢?

這個要先想得清清楚楚,因為剛才說,沒有「目的」,「手段」是無法存在。到底我們學英語是為了甚麼?考試?升學?溝通?開眼界?

從前我學習英文的「目的」是想了解世界,覺得和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溝通很有趣。現在,我發現自己的「目的」伸延了,英語太重要了,很多文獻、作品和重要的資料都以英文記綠;英語就好像一把甚麼門都開到的匙,讓我們認識世界、連接世界。

2015年,我開始有頭暈的問題,看了許多專科醫生,檢查也做了好幾回,但都找不出原因。最初醫生說我耳水不平衡,吃了止暈藥沒有效,再去耳鼻喉專科,兜兜轉轉最終來到精神科,醫生說頭暈是因為壓力和情緒出現了問題,要我吃精神科藥物,可是我拒絕了。

我花了很多時間搜尋資料,發現當我輸入中文時,搜尋結果很有限,大部分都是「嚇人」的標題,但如果我輸入英文時,多為知識性的資料,分別太大,層次也太分明了。

最後,我在2017年找到一個澳洲網站,有位「Audiologist」專門處理頭暈問題,我上了她12星期的網課,頭暈改善了,她令我走出人生最黑暗的時候。她的「社區」里有來自各國的人,因為大家都懂得英語,可以互相交流和扶持。

感恩有這個語言能力,我才可以重新站起來。現在,我學好英語的「Why」比從前更強,當「Why」夠強時,「How」自自然然會產生。


陳東紅
作者從事英語教育出版20年,任職於多家報社;現為教育顧問編輯、兒童刊物《BINGO!》出版人、專欄作者及到校講師。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8月7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延伸閱讀:

陳東紅 - 跨學科學英語|芽芽學英語

陳東紅 - 講得愈少愈清楚|芽芽學英語

陳東紅 - 孩子介意紙質?|芽芽學英語

陳東紅 - Compassion、empathy、sympathy|芽芽學英語

陳東紅 - 悲劇的重要意義|芽芽學英語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