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紅 - 潛能才是重點|芽芽學英語

2023-07-03 13:00

昨晚偶然看到Elon Musk和馬雲於3年前就人工智能(AI)發展的討論影片,他們各持己見,Elon Musk認為人工智能比人類更「聰明」,馬雲則認為人工智能就算如何聰明都不可能發展成取代人類。

我認為他們該先澄清和定義所討論的概念——他們都只在自己的定義上發表意見,這樣辯論只會愈辯愈亂。Elon Musk說人腦在玩棋子遊戲時無法勝過電腦,馬雲立即用生動的比喻反駁他,說:「難道我們會和一架跑車賽跑嗎?這是很傻的事。」馬雲認為再怎樣「聰明」的人工智能,都不可能有能力製造人類。

我認為他們都各有道理,在「AI能否取代人類」這個議題上,我們需要先要註解「人類」一詞:如果「人類」一詞包括「人類的潛能」,那麼AI是不可能取代人類的「潛能」,因為人類是「unpredictable」,AI有精密的程式,但沒有自由意志。

可是,話又說回來,就算人類有着無限潛能,我們也遇到一個很大的挑戰:人類天生不喜歡思考(因為思考時很疲累,或許我們身體的機制要節省「能源」,要讓我們「省能源」地運作,所以我們習慣了不用思考便不思考),在習慣不思考的情況下,不要說AI,簡單的宣傳伎倆已經可以操縱我們了。

今早有機會和一位幼稚園校長交流,我們都很喜歡繪本,所以總是傾得投契。繪本那種說得不清楚、抽象的表達手法,是作者刻意希望小讀者思考的。故事和道理直接說得清清楚楚,便沒有給讀者思考的空間了。有很多繪本都要加入想像力,才能看懂作者的心意。

早點讓孩子訓練思考,否則一旦他們習慣了「省能源運作」模式生活,也許AI真的會對他們造成威脅,因為他們將會和這些人工智能競爭,就如馬雲列舉的例子,我們是無可能跑贏跑車,也不應該和跑車賽跑;我們和跑車的關係必定要是「我在操控你」,而要達到這種關係,我們必須先要懂得開車——懂得思考才可以掌控生命,無懼AI。


陳東紅
作者從事英語教育出版20年,任職於多家報社;現為教育顧問編輯、兒童刊物《BINGO!》出版人、專欄作者及到校講師。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7月3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延伸閱讀:

陳東紅 - Punctuated equilibrium|芽芽學英語

陳東紅 - 甚麼時候讀甚麼書|芽芽學英語

陳東紅 - Manipulation與Influence|芽芽學英語

陳東紅 - 肯定便是否定|芽芽學英語

陳東紅 - Blanket, duvet, quilt|芽芽學英語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