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振偉 - 跨學科大趨勢 促進樂齡科技發展|智凝都會

2023-06-09 12:35

全球現正面對人口持續老化。根據政府統計處的資料,到了2037年,每3名香港人之中就有1名長者。與此同時,政府所發表的《醫療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報告》,及其後由香港大學進行的醫療人力推算顯示,我們正面對護士、醫生及專職醫療人手短缺。因此,大家可以預視未來在長者照顧方面會面對很大挑戰。當然,增加培訓名額可以紓緩人手短缺情況;但是,人才培訓是需要時間和政策配合的,而大專院校也不容易短時間內大幅增加培訓名額。

為了更有效解決人口老化及醫療人才缺乏所產生的潛在問題,公共衞生系統能否靈活應變,是十分重要的。而其中一個思考方向,就是我們是否可以運用科技協助應對人口老化所帶來的挑戰。

在這幾年間,「樂齡科技」(Gerontechnology)漸漸成為熱門題目。究竟甚麼是「樂齡科技」?簡單來說,是為長者設計和開發的科技產品,用以改善他們的生活質素及自理能力,從而提升幸福感。防游走裝置、跌倒偵測系統及料理機械人等,就是在香港日漸普遍的樂齡科技產品。


專業 vs 跨學科

近來,愈來愈多本地大學及私人企業投入大量資源研發樂齡科技產品,甚至把產品轉化至零售層面,更有機構提供樂齡科技產品租賃服務,按照長者的需求及身體狀況,推薦最合適的樂齡科技產品。而每年11月舉行的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GIES),提供一個平台匯聚來自世界各地大學、企業、非政府組織等的人才,示範最新的樂齡科技產品,為其他與樂齡科技相關的持份者給予參考意見及指導方向。

在現今世代,專業培訓固然重要,但未來的大趨勢是在一門專業領域內引入來自其他專業的元素,務求訓練出擁有多方面知識的專才。

香港都會大學護理及健康學院致力成為提供靈活護理及衞生保健教育的先驅。以我們與嶺南大學合辦的智能安老及老年學理學碩士課程為例,學員除了學習老年學專業領域的知識外,我們適當地引入與健康科學(health sciences)、數據科學(data science)和心理韌性(resilience)等相關知識元素,成就跨學科學習。

回到樂齡科技發展,透過跨學科合作,匯聚不同領域的人才,從不同的角度思考,繼而研發出創新的樂齡科技產品。為了培育具有跨學科知識領域的人才,在大學教育上需要引入跨學科學習元素,培訓學生的跨學科思維。而透過學術研討會、產品分享會等互動平台,促進跨學科交流合作,貢獻自身專業知識及提供寶貴意見,締造協同效應,務求開發更貼心、貼地及易用、耐用的樂齡科技產品。

現在以遠程健康監測服務為例,探討一下跨學科合作的重要性。首先,要有高速而穩定的網絡及良好的電子設備,才能使其與實體監測擁有相同的效率及準繩度。因此,單靠一批專業醫護團隊是不足夠的,更需要有來自資訊科技及電腦工程學的專才。可是,為了使服務更貼地,產品的人性化是十分重要的。

再者,要讓服務在長者生活圈子普及,兼且得到市民大眾的支持,進而加強服務的推行,這便是與社會學和心理學等相關的專業範疇了。由此可見,跨學科協作對促進樂齡科技發展十分重要,不同的專才有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共同守護大家的健康,協助長者安享晚年。


數碼鴻溝不能忽視

大家還記得當2019冠狀病毒病在香港爆發時,同學們要在家透過網上學習的情境嗎?教學方式忽然改變,對師生來說也是挑戰,特別是基層學童。如果他們未能及時添置數碼設備,配合高速的網絡來進行網課,學習進度便會受到影響,這正是我們在推廣科技運用時不能忽視的數碼鴻溝(digital divide)問題。同樣道理,在樂齡科技發展的道路上,我們致力投放資源開發產品的同時,更需要反思如何有效運用社會資源,不會剝削基層家庭享用樂齡科技產品的權利。


文:香港都會大學護理及健康學院健康科學系主任談振偉博士

本欄歡迎院校學者投稿,分享個人學術見解及研究成果,1400字為限,查詢及投稿請電郵︰[email protected]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6月9日教育版專欄「大學之道」。


延伸閱讀:

李芷君 - 人工智能 為音樂認知注入新養分|智凝都會

黃自鴻 - 文學與能力訓練|智凝都會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