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延琼 - 錯誤的回饋|苗想teen開
2023-05-11 15:27
Flora最近因為兒子的功課問題,感到很大壓力。「兒子升上小學後,功課愈來愈多,作為父母也感到很大壓力。」「我每天要跟他的功課,確保功課可以順利完成。」「還有我要他把錯誤的答案改掉,字體太草的也要重寫!」Flora說。
「兒子有甚麼反應?」我問。「他感到很抗拒,現在愈來愈不聽話!」Flora說。「為甚麼不讓他被老師改功課時,找出錯誤去改正!」我問。「我不想他功課得個丙級!」Flora說,「兒子現在的功課全都有甲等!」
有所不知的是,孩子能夠在錯誤的回饋中,學習得最深刻。當他以為答案是錯時,大腦神經得以活化,而好奇地找出甚麼是正確答案,在過程中學習會深化。若孩子的錯誤回饋是換來很羞辱的責備,或懲罰性的改正,就會令孩子學習有牴觸情緒。能有「明智的錯誤」是很重要的,在成長的過程中,他要敢於犯錯,但要分辨甚麼是「明智的錯誤」、甚麼是「大謬的錯誤」。
因為害怕犯錯和缺乏創意是有聯繫的,通常我們日常的行動都受制於慣常的心態和思維模式。心態會令我們專注那些符合期望的經驗上,對那些不符合的想法和立場全部摒棄。於是我們愈鑽下去,只得到更多符合我們心態思維的經驗或意見,當我們把它納入原先的思考架構中,就更固化和僵化我們的思想,出現了「可得性捷思法」(Availability Heuristic)或「可得性偏差」(Availability Bias),這令人變得充滿偏見、難以持平,這樣更遑論產生創意思維。
敢於去犯一些「明智」的錯,就能夠把我們從既有的熟悉思考架構中跳出來,我們會錯,但也有機會另闢蹊徑。要從犯錯中得益,當事人必須有能力自我反省、有勇氣承擔責任、坦然地接受後果,以後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不過,敢去犯錯不等於去鋌而走險!因為有些「大謬」的錯誤,例如吸毒、醉駕等,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在我看來,最能明智地放手讓孩子犯錯,就是在功課上,分數的高低,對以後的人生影響不大。其實我們一生,都在明智的錯誤中成長。
苗延琼
作者為私人執業精神科專科醫生,育有兩子。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5月11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延伸閱讀: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