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偉麟 - 未來教育與AI是競爭或共生?|津中樂道

2023-04-24 12:43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1年前大家對人工智能(AI)只是一知半解,但近幾個月,完全沒聽過ChatGPT的人應絕無僅有了。ChatGPT的出現,為教育界帶來震撼性的衝擊,各大專院校也忙於制定應對方案,看來人工智能在未來的世界會無可避免佔主導地位。

面對人工智能的急促發展,教育工作者的選擇有二:「競爭與共生」。所謂的競爭,是與之對抗或逃避,筆者稱之為「種外競爭」——在校園中禁止使用ChatGPT,課業要在課堂內完成,或制定不同的校規嚴懲違規使用ChatGPT的「作弊者」……選擇這個方向的同工要思考以下的問題:我們是否真的能夠抵擋它的衝擊?難道所有的課業都要改在老師監察下完成?而最核心的問題是,教育的目的為何?我們是否要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態度,並裝備他們能應對未來挑戰的知識和能力?人工智能既然主導未來世界的發展,拒之門外,禁止學生使用,是否跟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馳?

面對人工智能的第2個進路是「共生」,與它建立「互利共生」的關係。近日的熱話是應怎樣向ChatGPT提問才能獲取最適切的答案。溝通能力,已非只局限人與人之間,更應擴至與人工智能溝通。要提升溝通能力,語文學習仍是不二法門。如何借助人工智能以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正是值得思考的方向。筆者相信,創意思維是上天賦予人類獨有的禮物,與ChatGPT共生,再而協作,以落實腦海中的構思與概念,這或許是未來教育的嶄新發展方向。我們強調培訓學生的共通能力,而ChatGPT可會是學生學習溝通能力、創造力和協作能力的促進者?

ChatGPT的出現,或會為教育帶來契機,人工智能提升學生學習效能,使學生學得更廣更深;同時,在教學中多使用人工智能,亦能對大數據作出貢獻,使人工智能繼續優化和學習,長遠達至雙贏,這豈不是一種「互利共生」的關係?


麥偉麟
本欄由香港津貼中學議會校長撰寫;本文作者為聖士提反堂中學校長。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4月24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


延伸閱讀:

易浩權 - 淺談預防教育法|津中樂道

薛昌華 - 藝術氛圍|津中樂道

區國年 - STEAM教育再思|津中樂道

鄧文偉 - VUCA時代下的領導力|津中樂道

張豐 - 應用學習處處見 多元共贏路路通|津中樂道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