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牽大手|孩子發脾氣

2022-08-22 11:27

作為家長,相信都非常有共鳴,育兒其中一項挑戰,就是在孩子發脾氣時仍然保持冷靜,以溫柔的態度包容孩子的強烈情緒,以耐性慢慢講道理、設定界綫。以下嘗試整理一些可行方法或技巧,與讀者交流一下。


調節情緒三部曲


1. 事前準備

家長要處理孩子發脾氣,並不是在他們發脾氣當下才開始出招的。孩子處於強烈情緒之中,很難會聽得進道理或者冷靜方法。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預先做心理教育準備,例如和孩子閱讀關於情緒的繪本或電影。筆者想起繪本《彩色怪獸》,教導小讀者分辨情緒;電影如《反轉腦朋友》,觸及不同情緒的功用;《熊抱老友記》亦有提到壓抑情緒會帶來情緒爆發,深呼吸及靜觀可使人放鬆等情節。家長可藉此預備孩子的心理,到他們真正發脾氣時,再提起已經教過的情緒管理技巧。


2. 發脾氣當下

家長可以避免在孩子發脾氣當下以自己的怒氣去回應,反而嘗試在旁冷靜地描述孩子的身體反應和可能感受,讓孩子覺察到自己當下的狀態,然後才能夠慢慢去調節自己的情緒。例如家長可以在孩子鬧情緒時,在旁表達:「我看見你面孔和耳朵都漲紅了,眉頭緊皺,握緊拳頭,肩膀也是緊緊的,發脾氣好辛苦呢……」,當孩子聽到家長的描述時,就可以把注意力回到自己當下的身體反應和感受上,或者可以慢慢放鬆眉頭、肩膀和拳頭,暫時離開太過繃緊的作戰狀態。

這時候,家長可以把之前教過的平復情緒方法再次提出,例如:「請你現在嘗試深呼吸,看看會否沒這麼辛苦?」有些孩子覺得深呼吸比較抽象,可能會拒絕,並且回應:「唔呼吸!」那麼,家長可以嘗試一些較具體的、有節奏的方法和語句,讓孩子慢下來,例如邀請孩子慢慢由一數到十,或者唱一首歌,這些都是讓孩子慢慢平復的小點子。


3. 事後檢討

在孩子發脾氣之後,家長可以與孩子回顧一下剛才他/她是怎樣幫助自己調節情緒。例如家長可以問孩子:「剛才你由發脾氣到很快讓自己平復下來,非常厲害呢,可不可以告訴我這過程中你是怎樣幫助自己的呀?」當孩子嘗試去整理自己調節情緒的步驟和內容,就可以讓他/她增加意識,儲存記憶,當下次再發脾氣時,就可以讓這次的經驗更容易被應用了。

以上提到的調節情緒三部曲雖然不是魔法棒,但仍希望家長可以有所參考,與孩子多次練習後,效果可能更佳。


文︰Kelly媽媽(80後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兩個孩子的媽媽。)

電郵︰[email protected]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8月22日教育版「小手牽大手」。


延伸閱讀:

親子育兒|學年完結回顧

小手牽大手|父母的心理分工和合作

親子育兒|分離從來不易(下)

親子育兒|分離從來不易(上)

親子關係|避免情緒錯置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