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教育|不被常態束縛 尋找創作空間

2022-02-17 12:28

大大小小的藝術館因疫情關閉,學校的視藝課只能在綫上上課,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被再度來襲的疫情打亂了。看着壞消息一天天上演,自己不能控制的變化,實在有着說不出的擔憂和感傷。那我們還可以做甚麼呢?被外在因素控制着的我們,還可作出選擇嗎?

須承認的是,生活或生命就是沒有常態。我們以為是常態的情況有所改變時,內心都被破壞了的計畫傷害。但如果我們能看清楚現實就是沒有常態,便會明白常態只是一種錯覺。只要這樣想,我們的心便能接受變化的必然性,在不受影響的情況下作出可控的選擇,找到令自己快樂的方法,明白自己就是可以為自我創作好消息的人。

說到這裏,你或許會問,為何要在此討論「常」呢?是在說人生道理嗎?其實在藝術發展洪流中,不少藝術家都不甘於被「常」的感覺所欺騙,希望在「常」中找不尋常。我們亦不難發現,不同的藝術流派與社會的變遷息息相關,這是因為他們在接受變化的同時,會從當中找個出口,創作出驚世的藝術品。

藝術家馬蒂斯(HenriMatisse)在七十二歲高齡下接受了兩次大腸癌手術,留下下半身再不能站立的後遺症。但他並沒有被這個壞消息影響,反而選擇了以剪紙的形式去「繪畫」,把他一直追求的色彩與綫條的平衡,創作得更極致,令他的作品成為世人所傳頌的佳作。雕塑家羅丹(AugusteRodin)以雕刻大理石聞名,那些我們以為平平無奇的石頭,在他眼中卻是一件件可以琢磨的藝術品。他有一句經典且富哲理的名言:「這個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他所說的除了是藝術,也是一種人生態度。

你會是哪一種呢?你會被壞消息打擾你的心,還是用自己的心創造好消息,創造你可以掌控的心情和觀察角度,看到一直存在的美呢?

能夠有這體會,是在新年時受到我的老師啟發。我在這期間看到,愛畫動漫的同學研究出不同的畫風;有同學在家中搜羅了更多的環保物料進行創作;無論你是哪一個,也希望你在這段日子中,不忘你就是那位可以為自己「創作」好消息的人。電郵:[email protected]


曹小怡
作者為香港美術教育協會會員、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小學部)首席學生發展主任、「視覺藝術教師表揚計畫2021」優異表現獎得主。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2月17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原文標題為〈創作的好消息〉。


香港美術教育期刊 探討藝術教育發展

香港美術教育協會 邁向30周年

陶藝薪火相傳

為何要讀藝術史? 教大講師:讓人學懂謙虛和感恩

由STEM變STEAM 以藝術教育加強創意


立即下載 | 全新《星島頭條》APP : 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