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有其父必有其子 家庭治療師分析《IT狗》中的父親形象

2022-02-14 14:11

最近一齣掀起話題的電視劇《IT狗》,內裏的角色人設鮮明,筆者留意到幾個重要男角色,例如主角阿信、星之子Tony、富三代開開,也受不同父親形象所影響,值得留意和探索。


父母形象偶像化

首先,主角葉念信堅持踏上創業路,不純粹為了賺錢,也是為了改變世界的信念,例如「去中心化」、「相信消費者的選擇」等,其間當他失意挫敗,觀眾可以看到阿信的爸爸並沒有溫柔安慰,有時甚至帶點嘲笑潑冷水。父親的支持反而見於他金錢上的支援,以及告訴兒子當初改名叫他作「念信」是想見證兒子成為有信念的人。某程度上,相比起滋養型(nurturing)的母親角色,這種繼承者意味的要求正是父親的角色,是激起孩子雄心、上進心、追求志向和「成就」的動力、假想敵,以及模仿對象。

而星之子Tony自小視父親為偶像,他深信其父乃大台著名的劇集導演,對他萬分仰慕佩服,這部分其實呼應心理學家Heinz Kohut提出的兒童發展心理理論,兒童在幼年期需要有偶像化的父母形象,感覺到父母像英雄般有力量去保護他們,亦令孩子感到驕傲、自信。當孩子慢慢長大,當然會看到父母事實並非萬能,也會有不同限制,不過這發現如果能慢慢發生,子女其實可以接受和消化;相反,如果這發現是剎那發生的巨大落差,則會對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創傷。以Tony為例,他與同學到電視台參觀時發現父親其實是一名助理編導,並不是受人欽敬的導演,對他的打擊至為巨大,甚至影響他成年後仍一直在自卑與自大的自我形象中掙扎。


與生俱來的缺陷

最後,富三代開開的父親非常富有,開開似乎無論做甚麼都不能證明自己的能力,其富二代父親也有這種抱怨,過量的父蔭對父子二人均造成前進的阻力,無奈之下他們只能放棄努力,承受別人眼中「無用」的人設。的確,無論是物質或情感方面,父親的不足缺乏往往對孩子的成長造成負面影響,不過太充足(too abundant)原來也可以如開開所言,成為他「與生俱來的缺陷」。有研究曾深入訪問成功、著名人士的子女,發現他們都會因着父親的空前成功而感到壓力,怕未能繼承家族名字的榮耀、或者在巨人父親的成功標準下難以欣賞自己已有的成就,以致不能建立健康的自尊等;可見有時過猶真的不及,凡事都有正負兩面。

不知道你所經驗的父親是甚麼模樣?帶給你甚麼影響?有時間也可以思考一下這些問題呢。


文︰Kelly媽媽(80後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兩個孩子的媽媽。)

電郵︰[email protected]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2月14日教育版「小手牽大手」,原文標題為〈《IT狗》中的父親形象〉。


延伸閱讀:

親子育兒|忍唔住體罰子女? 家庭治療師:可能與家長童年經歷相關

親子育兒|看見子女爭執 父母情緒失控 可能與童年陰影有關

親子育兒|幼兒上學大挑戰 與父母分離感焦慮 專家:應建立安全感基礎

親子育兒|生仔要考牌? 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勿讓育兒變成壓力來源


立即下載 | 全新《星島頭條》APP : 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