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訓斥魔咒 從根本處理學生偏差行為 正面管教更有效

2022-01-25 13:10

當學生於校內出現行為問題時,相信每一位教師都會盡力處理,目的是希望學生的行為能夠重回正軌,學會待人接物及提升學習表現。對於處理學生的行為問題,大家的手法各有不同,究竟怎樣的處理方法才是最有效?

研究發現,以訓斥及處分方式處理學生的行為問題,無疑是會令部分學生因為怕而不敢再犯,但是學生有可能不理解自己做錯了甚麼,或者會因希望逃避教師的責罰而暗地裏出現行為問題,可見是治標不治本。反之,以正面管教方式進行課堂管理更為有效,學生更能夠跟從課堂指示及了解合宜的做法。要在課堂中做到正面管教,破訓斥的「魔咒」,教師可從「精簡指示」、「善用讚賞」及「拆解行為功能」入手。

有時候,教師給予的指令或學習任務過於複雜,讓學生未能完全掌握任務要求,導致學生出現學習的「真空狀態」。這個狀態使學生感到迷惘,甚至感到無所事事,行為問題因此而起。所以,教師可使用「精簡指示」,將複雜任務變成數個簡單任務,引導學生一個一個地完成,讓學生完全投入課堂,減少出現問題行為的風險。

另外,教師可多使用「讚賞」,鼓勵學生於課堂上出現的正面行為。正面行為出現的頻率將會增加,亦即是削弱了行為問題出現的空間,達至雙贏。有效的讚賞是需要「快(即時)、懇(誠懇)、準(具體)」,教師除了可以通過直接「讚賞」學生的正面行為外,亦可以間接「讚賞」周圍同學的正面行為,從而促進目標學生做更多正面行為。

每一個行為都有其功能,亦是反映學生的個人需要。只要我們能合宜地回應學生的需要,學生的行為問題便能迎刃而解。「拆解行為功能」可以嘗試仔細地記錄行為的「前因」和「後果」。當教師持續記錄一段時間後,便會找到「前因」和「後果」的共通點,而正正是行為需要的所在。藉此,我們可以通過調整課室環境或設定獎勵計畫等方法,促進學生的正面行為出現。

相信我們只要正視學生的需要,真誠地欣賞學生,並且設法讓學生全情投入課堂,學生的正面上課行為自然便會出現。電郵:[email protected]

彭樂謙
本欄由學友社學友智庫專家及嘉賓輪流撰文,交流學與教經驗;本文作者為資深學校輔導員及註冊教師。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1月25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原文標題為〈正面管教:打破訓斥的「魔咒」〉。


延伸閱讀:

中學老師傳授寫作要訣 帶學生考察社區 重建人際交流

學友社十大新聞選舉 中學生有多關注國情?

融合教育|資深學校輔導員:香港的共融環境還有空間可以精益求精

讓幼兒快樂自主 不一樣的幼稚園表演

推動5Q教育 達到全人發展


立即下載 | 全新《星島頭條》APP : 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