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角寒梅|為學生儲蓄幸福

2021-11-24 10:52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香港學生幸福嗎?你我心中有數。香港教育制度強調分數、着重考試,學生從小被教育以成績證明自己的價值,學校變成競爭的場所,汰弱留強的環境,令他們承受很大的學業壓力。壓力之下何談幸福?過往教育改革曾提出的「愉快學習」、「全人發展」和「求學不是求分數」等目標,似乎漸被遺忘。筆者認為,教育的本質不應被急功近利的考試制度所取代。教育的意義,除了讓學生學習知識和培養能力外,提升學生的幸福感也是重要的一環。

學校應營造關愛的校園氣氛,接納和愛護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讓他們能在尊重與包容多元差異的環境中學習和成長。老師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老師相信學生,甚至在學生相信自己之前;通過不同的學習經歷讓學生發揮潛能,看見和發掘學生的「好」,並予以肯定;致力排除阻礙學生吸收養分的因素,如自卑、恐懼、焦慮和缺乏自信等。

一個健康的校園環境,為學生儲蓄快樂、幸福,能減低學生產生負面情緒。每個人都有學習的興趣和能力,但他們被負面因素影響的程度造成了學習成效的差異。學校不但要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也要提供令學生感到喜悅和趣味的課程和學習經歷,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主動投入學習。學校為學生帶來幸福感和安全感,他們便不會害怕、抗拒上學,就算在學校遇到挫敗,也不會擔心被取笑或怪責。即使學生犯錯時會受到老師的訓斥,只要學生與老師互相信任,學生會明白老師不是否定他們,而是希望他們知錯能改、從中學習。

每所學校都有不少「後進學生」(先天條件不利而後來進步的學生),他們前期是容易被忽略或令老師操心的存在。筆者相信,即使步伐不一,每位學生都是獨特而且充滿可塑性的。老師本着以愛為先的宗旨陪伴學生,捕捉和發掘他們身上的亮點,幫助學生尋求和肯定自我價值,提升幸福感。學生在學校和老師的關懷下愉快學習、成長,即使畢業後離開校園,也能在社會中繼續發光發亮。

電郵:[email protected]

李建文
作者為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校長,從事教育工作逾廿載。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11月24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


延伸閱讀:

牆角寒梅|關注學生精神健康 各界攜手合作

牆角寒梅|實踐未來教育的藍圖(二)

牆角寒梅|實踐未來教育的藍圖(一)

牆角寒梅|培育未來人才的三個「I」(三)

牆角寒梅|培育未來人才的三個「I」(二)

牆角寒梅|培育未來人才的三個「I」(一)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