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藝師語|視藝回到從前談理想
2021-11-18 10:56
世事難料,本以為離開了就是不再回去,可是我就是回去了又再回去。跟學校的緣分好像千絲萬縷。當初離開任教十年的學校,就是為了追求理想,希望求變,心想人若不求變化,那麼十年、二十年,去到三十年就近退休,再難變化了,於是毅然辭職,往英國進修美術教育。
回港後,任教過不同類別、不同宗教的辦學團體屬校,也有機會遇上學制下不同組別的男女學生。想不到闊別十六年,我又回到這所學校,並工作至退休。不過,不同的教學經歷令我的教學人生變得多姿多采。
近日同事生病了,我又再次回到學校,做了代課的美術老師。在中六畢業班代課,就在餘下的三十分鐘跟同學們談談「我的理想」。各人隨意表達個人在畢業後的大學選擇和打算唸的學系。畢竟這是未來,為同學們所憧憬,彼此交流一下都是頗感興趣的;當然我對選修視藝的同學特別留意。
原來大多數同學想到將來都是很實際的,更明白興趣歸興趣,談到未來的學系就和未來的職業掛鈎了,也會好奇哪份職業最能夠賺錢。我打趣地說:「唸藝術也能賺錢呀!」同學們抬頭望我,眼神露出心底話:「不會吧!老師是『吹水』又『吹牛』。」
問到視藝組的同學,有的揀城大唸創意媒體,繼續探求動漫;揀演藝的會抱着可在各大傳媒施展抱負;揀傳統的中大和港大的,就離不開文商、社會、工商、醫學了。說到教育,竟有同學留意幼教和工商的配搭,也許是學校曾有一位校友在這領域有非凡成就,從而有此想法。這三十分鐘能讓同學們表白一下對未來的選擇,彼此交流對前途的看法是很好呢!
看着她們由中一新生入學,轉瞬已是中六畢業生,我總不能用自修課來代課吧!學生面對的正是我走過的路,而路是「行」出來的,更要去「闖」。若無理想在前,就欠了動力。這一條「路」是不易走的。既是有緣再見,我會為她們送上祝福。電郵:[email protected]
梁志芬
作者為香港美術教育協會前會長及現任增補委員、資深視覺藝術科科主任。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11月18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
延伸閱讀:
視藝師語|當代藝術在M+
視藝師語|成功導演仍仰望眾生
視藝師語|沒有約定的見面 懷念李國榮老師
視藝師語|奇妙之約 當美術遇上中文
視藝師語|讀視藝科的益處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