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校手記|一千塊樹葉

2021-10-29 10:44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早上,看見數學老師拿着幾個環保袋,到處找樹葉,引起我的好奇心,便問他在找甚麼?他說準備教四位數,帶學生去撿一千塊樹葉,體驗「一千」這個大數量的感覺。隨後,操場有學生到處找樹葉,有四個男生走到一處有大量樹葉的地方,很興奮地撿到環保袋內,他們也不自私,一邊撿,一邊去找其他同學來一齊撿。

短短幾分鐘,學生自信收集到足夠的樹葉,便回到老師的身邊。這時老師也召集同學,坐在操場上的樓梯,總結分享這次活動的收穫。問有沒有同學有信心撿到一千塊樹葉,有一半的小手舉起,老師問其中一位同學的經驗,估計撿到多少塊樹葉。同學的反應也很熱烈,學習氣氛濃厚,積極回應老師的提問,發表意見,分享經驗。

這樣的教學情境,不時會出現在自然學校的校園裏,老師樂意嘗試設計體驗式的學習活動,讓同學體驗某些抽象概念,這可說是體驗教學的實踐。

近代學校教育有近百年歷史,大多是一班數十名學生,安靜地坐在教室裏,聽老師講課,老師多是依書直說。不難想像,若老師只是不停地解說書本內容,然後是做大量重複又重複的練習,對於活潑好動的學生來說,實在是悶!除了沉悶無趣之外,學生能否通過聆聽或閱讀,便能明白及掌握教師準備好的教學內容,也是疑問。若教師只是教導教科書內容為主,以為知識能灌輸,這將會放棄更多能促進思考的教學活動。教科書內容多為前人經驗,也經過作者編輯剪裁成套裝知識,本意是讓學生用較短時間學會,但卻因此而無法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欠缺思考的空間。

小學階段的學生,還未具備抽象思考的能力,若小學六年的學習時期,都只是坐在教室裏聽課,吸收的都是二手知識,鮮有體驗學習的經驗,其實反而局限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讓學生深刻體驗到,學習原來是如此無趣的滋味,可能因此而遠離探索知識的樂趣!

海星
作者為鄉師自然學校校長及創辦人,愛自然,愛孩子。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10月29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