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角寒梅|培育未來人才的三個「I」(一)
2021-10-13 11:47
各位老師,你的教學生涯一定曾遇過無心向學的學生吧?上課時看着他們只有軀殼而靈魂不知所終的模樣,實在令人困擾。但筆者相信,老師是不會任由這些學生在學校虛度光陰的。
成功的教育和未來人才的培育,要訣是三個「I」——「Inspire」、「Innovate」和「Impact」。老師的教學設計和課堂領導,是三「I」之首「Inspire」的重要元素,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筆者認為,老師須選擇迎合學生興趣和配合其能力的教材,並採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和營造合適的學習環境,運用這些策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curiosity),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motive)。只有好奇心才能激勵學生了解、投入和發問,將內在動機轉化成外在行動(engagement)。
然而,學習動機可以是短暫的,三分鐘熱度轉眼冷卻。因此,老師的教學和課程設計,對於推動學生持續學習、享受過程和取得成果尤其關鍵。當學生掌握了知識、通過完成目標獲得成就感,學習動機會愈加強烈,變得主動、自發和積極地投入學習,最後培養出學習的習慣。
中文是香港大部分學生的母語,但中文科往往被認為內容沉悶、功課繁多且考試艱難,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校中文組為初中設計了一個以昆蟲為主題的校本單元,帶學生到戶外觀察昆蟲的外形和特性,然後撰寫說明文。這次的學習經歷讓當時就讀中一的陳靖峯印象深刻,當他走出課室實地考察後,發現中文科也能不死板不枯燥。
靖峯撰寫的文章「蟑螂俠」,構想獨特,描述了別人眼中的害蟲的可取之處。老師鼓勵他投稿到刊物,最後文章獲得刊登,對他是極大鼓舞。老師為學生設計了一個有趣的課題,引起他們的好奇心,靖峯從中發現了學習的樂趣,然後踏出了第一步。「蟑螂俠」對靖峯而言是一個起點,他下一篇文章會寫甚麼呢?不知道,只要他有興趣,就有無限的主題。
擁有學習動機和目標的學生,不會輕易在學習道路上停下腳步,途中更有可以昇華的階段。下一篇分享,第二個「I」——「Innovate」。
電郵:[email protected]
李建文
作者為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校長,從事教育工作逾廿載。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10月13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