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 Shall we talk?

2021-06-29 17:06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即將踏入七月,代表暑假快將來臨,從新聞報道中得知,很多在外地升學的香港學童,原本打算於暑假回港,與家人重聚。可惜卻因被疫情所累,不是訂購不到機票,便是訂購不到酒店房間作隔離之用。原來希望與家人相見,竟然是一件如此艱難的事。

現今科技發達,連課堂教學也可以用視像形式進行,要與家人會面,本來亦不是甚麼難事。然而如果學童與父母分隔兩地,那種想念家人的離愁別緒感覺,絕對不是打開視像鏡頭便能解決的。

可惜人類經常都喜歡重複犯同樣的錯誤,就是身在福中不知足。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早前調查發現,逾40%受訪高小學生每日與父親實際交談時間不多於半小時。這其實是個很令人心痛的現象。究竟香港學童及父母親是從何時開始,減少了溝通?還是子女的學業與家長的工作壓力實在迫得太緊,令親子時間大為減少?

筆者記得小時候,每天放學最為期盼的事,就是回家與家人訴說自己的校園點滴。事無大小都必定主動告訴媽媽,雖然爸爸因工作關係的確較少與自己聊天,但也不至於每天交流少於半小時。長大後當了老師,角色轉換成為班主任後,其中一項最喜歡做的事,必定是在午膳或午間活動期間,與學生談天說地。了解學生平日在家的狀況,及學生與父母的相處方式,均有助促進師生關係,更能令家長與老師建立默契。始終了解,都是建基溝通呢!

人類是有感情的高等生物,為何明明孩子就在眼前,也因種種原因而減少交流與溝通?究竟是因為避忌還是面子問題,又或者真的是生活壓力令人只願意花時間對著手機與平板電腦,也不會多與孩子溝通?陳奕迅的《Shall we talk》的歌詞寫着「螢幕發光,無論什麼都看......孩兒在公司很忙不想喝湯」看來我們真的要好好檢視一下,究竟從何時開始,大家情願用WhatsApp 或其他通訊軟件,也不會多走兩步或主動致電,傾訴心裏的情深說話了。

筆者昨日上六年級的一堂英文課,忽然發現黑板上出現了由學生代表繪畫的一個哭紅了眼睛的學生,上面寫着:「上課日只餘下最後14天」。看到這句句子,忽然心頭一酸,原來,學生每日上學,我們為師的,與他們一起經歷了呈分試、停課、社會事件、疫症等情況,眨眼間,他們已快將畢業了。情深說話,之前實在無暇去講。愛,真的需要及時說出口:各位畢業生同學,祝你們升讀心儀中學、學業進步、有個開心豐盛的中學生活,我愛你們!

黃文龍
小學副校長

教育專欄「黃副校長隨筆」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