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育兒】兒童勇闖倫敦
2020-12-17 12:05
去年看了一集有關考驗兒童獨立及解難能力的紀錄片,印象深刻。紀錄片講述一項實驗,讓三個家庭的四至七歲兒童,在沒有父母陪同下,從倫敦某一公園尋找園內紀念品店辦點事,然後找巴士站乘巴士到五公里外的倫敦眼。他們從來沒有到過倫敦,手上就只有地圖及指引!當然,負責實驗的人員安排了綫眼及鏡頭監察他們的一舉一動。
個多小時後,每組小朋友均能成功到達目的地,到達時當然歡天喜地。有趣的是,每組小朋友在探索過程中表現各異。有一組表姊弟家住農場,平日自出自入,父母很少管束,他們「扎扎跳」地四處闖蕩,遊玩完才找紀念品店,又在候車時跟別人(其實是綫眼)搭訕,自得其樂,充滿自信。
另外有一組孖生姊弟及一組單親兄妹,父母管教嚴謹,亦忙於工作及家務,自然不放心孩子。有孩子形容不會離開媽媽一米範圍!他們在倫敦的旅程中會較為目標導向,緊張,也會掛念父母。節目尾聲時播出訪問孖生姊弟的感受,她有點難以置信地說「it was like we were bigger than we are」,主持人相信她覺得自己好像「大個咗一啲」。我則相信她的心底話是「我竟然做得到」。
你敢讓你的子女接受這挑戰嗎?我相信父母也知道完成任務的滿足感對培育獨立能力及自信心十分寶貴,亦知道兩邊的極端(自由放縱、不理及事事監管、主導)各有利弊。問題是怎樣在自身限制及各走極端中拿捏得準確。
數年前十多歲女兒跟親戚飲茶,灼熱的茶壺就在手旁,她卻只顧打機。祖母見狀,叫舅父移開熱水壺,女兒全不知情。雖是簡單的一幕,我卻反覆思考我們是否教曉了她:「我只管打機,自然有人幫我處理問題?」久而久之,女兒的獨立、自理能力會否被削弱?如果案件重演,我可能選擇沉默,讓她自己發現問題及決定怎樣處理。
聖誕將至,何不按部就班給子女負責一些任務,多加肯定和適當引導,可能就是給他們最好的聖誕禮物。
梁甄陶
本欄由基督教宣道會北角堂家庭服務中心社工及輔導員輪流執筆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12月17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