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育兒】培養自己真正的快樂

2020-11-26 13:12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苗醫生,我最近過得很有滿足感!」Candy對我說。「我弄了一隻大咕𠱸給大哥,他喜歡得愛不釋手。」她給我看了那隻大咕𠱸的照片。「嘩!你的手工不錯啊,從前你是針也拿不穩的!」我驚訝地說。「你不記得嗎?是你經常鼓勵我,要發展一些公餘興趣。」她說。

「專心做針綫、繪畫、剪貼等,都能令我靜下心來,心變得澄清,感受到平靜愉悅。做了這些手工,令我更能發揮創意,體會生活多一點情趣。當我把這些手工作品送給人時,令我懂得愛和付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改善了。」Candy說。「施比受更為有福!」我說。難怪她的抗鬱藥可以慢慢減少。

最近跟林超英夫婦吃飯。林先生說到人生的支柱,就是親人、朋友、事業、興趣。他說中大的胡秀英教授,就是典型的事業又是自己的興趣,成為可以終身探索的過程。不過就算工作不能是興趣,只是藉以糊口,但工作以外,就一定要培養自己一些興趣,最好是有兩三樣。林先生愛好科學、歷史、地理、觀鳥、花草……「我生活得很充實,我退休之後的生活很好。」他說。

在診所遇見不少患上抑鬱症的病人,他們很多時,除了工作進修外,沒有發展甚麼興趣。藉口不是太忙,就是沒有時間。不過,我想也與我們的成長和生活態度有關。我遇過一個患上情緒病的女士,她是一個工作狂,升職像坐飛機。我問她喜歡甚麼,她說愛唱歌。「那麼就去唱歌吧!這興趣會有助你走出抑鬱的深淵。」我說。「不行,就是唱歌,我也不能放鬆自己;我會跟別人比較,強逼自己比別人出色。」她說。我不禁低頭歎氣。

眼見現在不少孩子,從小就學習一身「才藝」,又文又武。有時我不禁去想:孩子是否真心想學,還是為了那本portfolio,為了符合父母的期望,可以考入心儀的學校。父母師長往往因為升學的壓力,以及「將來有沒有用」的心態,扭曲了學習的初衷:這是否對孩子的全人發展有益?

興趣,人人皆可有,任君選擇,沒有誰強、誰弱、誰贏、誰輸。不錯,擅長者最後可以將興趣發展為才藝、專業。業餘但樂此不疲者,也學會終身玩賞,並藉以陶冶性情。

苗延琼醫生
作者為私人執業精神科專科醫生,育有兩子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11月26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