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用公屋損公平 獎勵舉報省開支

繼主動查冊、查車,以及強制公屋住戶申報資產之後,香港房屋委員會近日再出新招加強打擊濫用公屋行為,在本周三起實施「舉報濫用公屋獎」。參與計劃的市民必須以實名舉報(但舉報人身份將保密),如房委會查證其舉報內容屬實,並最終根據相關資料向涉及濫用住戶發出遷出通知書,舉報人便可獲發3000元現金獎勵。當局會設立評審委員會審核每宗獲獎個案以防濫用,以及處理一旦同時有多人舉報同一住戶時的獎金分配方法。藉欺詐佔公共資源 不能姑息  除了少數現正濫用公屋福利的人士,相信幾乎全港市民都支持當局加強打擊濫用行為,但對於以現金獎方式鼓勵舉報,社會則存在不同意見。有人認為計劃會鼓吹所謂的「篤灰」文化,破壞鄰里關係和

2025-01-13 00:00:00

特朗普搶劫全球 讓美「再次偉大」

還有9天再次上任美國總統的特朗普,已不斷出招落實「讓美國再次偉大」理念,手段就是靠「搶」,包括政治上搶奪別國領土或資源,提出吞併加拿大、丹麥的格陵蘭和巴拿馬的運河,至少要逼其向美國輸送巨大利益,經濟上則要大加關稅,填補財赤黑洞。特朗普恃着美國軍力、經濟力量凌駕全球,搶別國資源以圖短期內促成美國再偉大,但長遠卻在損耗美國聲譽和盟友情誼,打擊領導全球能力,最終將得不償失。揚言不排除經濟軍事威脅  特朗普上周二舉行記者會,闡釋外交政策,除重申吞併加拿大為美國第51州、收回巴拿馬運河、強購丹麥格陵蘭等大計外,還表明會用經濟力量使加國併入美國,亦不排除用軍事或經濟脅逼,取得格陵蘭和巴拿馬運河控制權。

2025-01-12 00:00:00

學校「拒」打疫苗或有誤解 加強溝通助抗流感

香港已進入流感季節,當局為確保社區有足夠保護,積極推廣疫苗接種,但圍繞此事卻發生一場小小的風波——近日,生署公開168間「拒絕為學生安排到校接種疫苗」的學校名單,另有13間同意參與的學校尚未確定日期。被點名的包括傳統名校和國際學校,據報不少學校教職員都感到愕然。其實,無論生署抑或學校,均不會將學生的健康視作兒戲,這次爭議很大程度上源於溝通不足。只要解說工作做好些,消除不必要的誤會,相信疫苗接種工作可以順利推展。  根據官方統計,在截至1月4日的1周,本港共錄得7宗院舍或學校的爆發報告,有45人受影響,較去年12月每周錄得2至4宗上升超過5成。  與此同時,截至1月4日的監測數據顯示,公

2025-01-11 00:00:00

維護長居本港市民權益 限制回流醫病具逼切性

最近有立法會議員提出限制移民港人回流醫病的議題,引起坊間的討論和關注。這個議題牽涉到如何定義常住香港、調整持香港身份證的海外人士享用本地福利之類的問題,確實比較複雜。可是,鑑於移民回流醫病與公共開支有關,而且對本地納稅人構成不公,因此我們不宜採取消極迴避的態度,應該正視問題,積極尋找解決辦法。移居海外毋須向港府申報理由  長期以來,香港公營醫療體系受到不少人批評,但總的來說,這個體系是一流的,否則香港人的預期壽命不會位居全球前列,已經移民海外的市民亦沒有長途跋涉回來治病的誘因。從好的角度看,因為一流,所以有利於維護市民健康,但從壞的角度看,正正因為一流,所以容易被人濫用,堵塞漏洞可謂逼不及

2025-01-10 00:00:00

生安白造「中國軍事企業」 美打壓無所不用其極

美國拜登政府將騰訊、寧德時代、商湯、中移動等多間中國大型科技企業,列入與中國軍方合作的企業名單。消息傳出後,許多市場人士「一頭霧水」,畢竟很難想像這些企業會和「軍事」扯上關係,被美國盯上實在是無妄之災。但假如將整件事放在中美新冷戰的脈絡去審視,那就不難看出美國正在濫用長臂管轄,旨在扼殺有實力的中國科技企業,說穿了就是無所不用其極去維護美國自身科技霸權。  在特朗普首個任期內,中美關係急速惡化,兩國矛盾通過關稅戰、貿易戰、科技戰的形式呈現出來,「孟晚舟案」就是在那個時期發生的,當時的背景是華為在5G技術取得重大突破,令美國受壓。拜登上任後將特朗普的反華政策「發揚光大」,包括擴大對華先進技術出

2025-01-09 00:00:00

市道欠佳限制賣地收益 結構性財赤須防患未然

政府公布本財年第4季(2025年1月至3月)賣地計劃,將重新推出一幅位於東涌的地皮。鑑於庫房長期依賴賣地收入,大家難免會對今後繼續利用這一「路數」減赤滅赤有一定期待。但客觀地看,參考去年全年(1月至12月)地價收益僅約81億元的劣績,再加上即將回朝的特朗普將實施對香港非常不利的政策,外界似乎沒有理由相信今年賣地成績會比較理想,在最壞的情況下,大家甚至應為出現「結構性財赤」作心理準備。  在環球息口高企、內地經濟下行等不利因素夾擊下,近年本港市道一直相當疲弱,包括資產市場、信貸質素、投資和消費,均得不到強大支撐。政府昨天推出的東涌地皮,其實曾在2023年推出,惟最終流標,反映發展商心裏並不看

2025-01-08 00:00:00

關稅戰一觸即發 特朗普成杜魯多最後一根稻草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辭任執政自由黨黨魁,很快也會卸下總理職務。目前自由黨支持度已大幅落後在野保守黨起碼20個百分點,杜魯多執政基礎越來越薄弱,不止黨外人士要求他下台,黨內逼宮壓力亦與日俱增。更要命的是,他在特朗普即將對加拿大發起關稅戰之際,拿不出強而有力的對策,無能形象表露無遺,令國民更加鄙夷。杜魯多此時辭職,只是無可奈何之舉。  杜魯多2013年接任自由黨黨魁,兩年後憑藉推動女權、反思虐待原住民歷史、對抗氣候變化等進步議題,以及做過總理的父親的餘蔭,成功帶領自由黨勝出大選,當時年僅43歲。  與許多西方民選領袖一樣,杜魯多上台時備受矚目和期待,但隨着時間推移,光環很快消失,逐漸受到選民質疑甚

2025-01-07 00:00:00

人工島填海目標不變 財赤下節奏可調

填海議題近日再次引起公眾關注。首先是政府去年底向立法會提交《2024年保護海港(修訂)條例草案》,建議簡化在維多利亞港範圍內進行小型及臨時填海工程的申請程序。當年有份推動條例訂立的保護海港協會,質疑當局想借修例繞過法庭程序,重推大型填海計劃,令維港變成「維河」。當局漏夜澄清,強調修例旨在為改善海濱及修築碼頭等民生建設拆牆鬆綁,絕非為大型填海鋪路,亦沒有削弱法院把關或市民提出司法覆核的權力,批評協會說法完全偏離事實。發展與保育需要作出平衡  在另一邊廂,擬填海造地多達1000公頃的交椅洲人工島計劃,由於工程範圍位於維海以外,不受《保護海港條例》規管,但仍須按照《環境影響評估條例》進行法定環評

2025-01-06 00:00:00

中國三機一艦亮劍 迎特朗普2.0

中國在2024年最後一個星期,一口氣讓三機一艦亮相,包括疑似第六代戰機的兩款新型戰機,以及全球首艘電磁彈射的兩棲攻擊艦。三機一艦登場,有兩個重要啟示,一是中國高端製造業,已急步追近美國,二是,中國要表達能戰才能止戰,向即將再次出任美國總統的特朗普亮劍,以阻止他用軍力威嚇中國。  新登場的三機一艦,包括成都的成飛新轟炸機、瀋陽的瀋飛多功能艦載機、以運-20B為基礎的新一代預警機空警-3000,以及全球首艘電磁彈射兩棲攻擊艦「四川艦」。高端製造業 急步追近美國  成飛的新重型戰機,特點是三發動機組合,可提高速度和續航能力,增強在隱身和遠程打擊能力,性能直逼六代機國際標準;瀋飛的特點是無垂尾、雙

2025-01-05 00:00:00

新年恐襲頻生 特朗普難扭轉不安亂局

踏入2025年僅數天,美國已發生起碼3宗大型襲擊事件,包括汽車撞人恐襲、汽車爆炸案和槍擊案。這些成因各異的襲擊,事前幾乎毫無徵兆,不一定有組織在背後策劃,所以情報和執法部門防不勝防,要等到施襲者真的行動,當局才知道事態嚴重。類似的極端事件很多國家都發生過,但美國的情況特別複雜,因為還牽涉槍械氾濫、極端宗教思想蔓延、國內政治撕裂之類的問題,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印證美國社會治理確實存在重大缺陷,而這個缺陷在即將重返白宮的特朗普治下,不見得可以修補。  美國是一個自由開放的社會,這種社會有很多優點,包括各種意見都可以充分表達,各種利益都可以獲得維護,但缺點也很明顯,例如錯誤思想極容易廣泛流傳。

2025-01-04 00:00:00

港鐵財務遇挑戰 創新融資不可缺

香港公共運輸政策以鐵路為骨幹,當中以港鐵為核心。長期以來,港鐵除了傳統的票務收益,也可通過發展車站上蓋物業賺取收入。有意見認為,這是最大股東,亦即特區政府給予港鐵的「厚待」,反觀其他公共交通營運商卻在苦苦支撐。這種民粹聲音似乎很合理,卻經不起推敲。  港鐵2024年全年業績尚未公布,若參考去年上半年財報,雖然港鐵純利約60億元,按年增長逾4成,看似表現理想,但一定程度上是因為疫情期間的基數太低。如果整全地看,這家上市公司其實面臨財政短缺的挑戰和考驗,逼切須要找到開源節流的新方法。  最近幾年,本港經濟生態處於急遽調整之中,這個現象在各行各業都體現出來,許多企業都在重新適應。即以港鐵為例,港

2025-01-03 00:00:00

除夕通關暢順有序 未來應增24小時口岸

去年除夕煙花匯演過後,發生大批內地客滯留香港的不愉快事件,嚴重影響香港「旅遊天堂」聲譽。今年情況則大有改善——元旦凌晨至早上6時半期間約有2.5萬名內地客出境,過程相當順利。這說明只要兩地部門及早磋商,適當調整通關安排,同時協調交通工具營運商積極配合,便可高效疏導人流。今次成功經驗,也印證了延長口岸服務時間乃至24小時通關的合理性。展望未來,希望當局持續優化通關安排,破除不合時宜的限制,順應兩地人民「雙向奔赴」的新常態。  今年通關安排如此暢順,皆因各大持份者都懂得靈活變通——既然過關需求殷切,那就在落馬洲口岸之外,開放深圳灣口岸通宵運作,同時將羅湖口岸清關服務延長至元旦凌晨2時。一切所需

2025-01-02 00:00:00

審慎樂觀迎新年 積極作為爭佳績

剛過去的2024年,無疑是充滿挑戰和困難的一年。香港經濟雖處於上升軌道,但復甦力度不如預期,以致政府將全年GDP增長率修訂至下限的2.5%。各種「唱衰」香港的言論層出不窮,部分市民亦對前景不抱太大期望。誠然,去年確實過得不容易,對新一年大家亦無盲目樂觀的理由。惟香港底子好、優勢多,再加上國家全力支持,畢竟是我們的最大憑藉。大家身處「逆全球化」抬頭的時代大變局,應當保持定力,要有力爭上游的決心,以更大積極性爭取佳績。  港股去年全年升逾17%,終止連跌4年的頹勢,但股市造好主要是因為過往幾年跌得實在太多,在下半年內地救市的情況下,帶動港股稍為回調而已;至於樓市,雖有「撤辣」這一利好因素,全年

2025-01-01 00:00:00

中美建交有利和平 卡特遺產必須繼承

美國前總統卡特逝世,享嵩壽100歲,至此所有冷戰領袖皆已作古。儘管卡特卸任至今已逾40年,世界亦早已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但這位農民出身的總統所留下的遺產,其實頗值得世人繼承。他任內沒有發動戰爭,完成中美建交這一劃時代壯舉,卸任後則運用前總統的號召力,積極從事國際和平工作,甚至因此贏得諾貝爾和平獎,這些都是絕不簡單的成就。很快世界就會迎來特朗普第2個任期,損人不利己的「美國優先」理念再次抬頭,中美貿易戰、關稅戰、科技戰勢必升級,在這個時候紀念卡特總統,可謂非常合時。  卡特在1977至1981年主政白宮,任期雖只有一屆,卻有不少政績,包括與前蘇聯簽訂《第2階段限制戰略武器條約》,促成以色列和

2024-12-31 00:00:00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