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鐵試推「貓狗同行」 助建人寵共融社會
輕鐵5月起試行為期兩個月的「貓狗同行」計劃,儘管設置的限制頗多,但足以令許多飼養者萬分雀躍。香港早就是一個中產階級主導的社會,這個階級素來是比較喜歡貓狗的,加上近年年輕人生育意願不如往昔,養貓養狗也就成為一種替代的選擇。但出於種種原因,在香港帶貓狗出行總是困難重重,如今輕鐵推出上述計劃,絕對是一個好消息,假如計劃能夠恆常化,而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又願意仿效,那麼必將有利於將香港打造成為一個「人寵共融」的社會。「寵物友善」不及英日台 對於乘客攜帶寵物乘搭,本港公共交通工具缺乏統一的安排——的士、公共小巴、非專營巴士等可以酌情決定,但市民最常乘坐的港鐵和專營巴士,卻不允許這樣做(導盲犬除外)。故
2025-03-27 00:00:00上調收費姍姍來遲 讓急症室真正救急扶危
政府公布公營醫療服務收費改革方案,當中比較受矚目的,是急症室收費將由現時180元增至400元,但第一類危殆和第二類危急病人可獲豁免。上調收費無可避免會引起部分人士反對,但急症室遭濫用的問題,畢竟困擾社會多年,現在才作出改革已算落後於形勢。亡羊補牢、未為晚也,隨着新收費水平接近私家診所收費,相信分流效果會比較顯著。我們希望,今次改革可讓急症室恢復它應有的功能,真真正正發揮全民安全網的作用。「性價比」高成浪費誘因 公立醫院急症室由一流的醫護人員駐診,多年來挽救了無數生命,廣大市民對此心存感激。可是,實踐證明,「性價比」高卻異化為浪費的誘因——據一些前線醫護反映,許多「衝急症室」的求診者根本不
2025-03-26 00:00:00單邊主義擾亂國際經貿 中國敞開市場成投資沃土
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宮以來,一如所料,國際經貿秩序大亂。在這個背景下,近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會,自然成為輿論關注焦點。國務院總理李強在發表主旨演講時稱,中國將堅持推進開放合作,進一步擴大市場准入,幫助外資企業深度融入中國市場。這種論調不是自說自話,因為獲得與會的720名國內外代表響應,當中不乏來自歐美的企業高層。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在投資者眼中,中國依舊是一個機遇處處的國度,與自我孤立、逆全球化的美國形成鮮明對比。 近年,各種唱衰中國的論調不絕於耳,其論據不外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股市疲弱、內需不振,等等。這些論調不是毫無根據,只是失諸片面,太過短視。只要我們多給一點耐
2025-03-25 00:00:00多管齊下減棚架意外 因地制宜勿為改而改
針對香港近年發生多宗涉及建築地盤竹製棚架的嚴重、致命意外,政府日前推出新措施,要求本月中起招標的新建樓宇工程合約,最少要有一半採用金屬棚架。有關注建築工人安全的工會及團體表示歡迎,認為有助減少相關意外發生。亦有另一些工會及部分建造業界人士提出質疑,認為建議未必能有效提升地盤安全,卻會危及大量本地竹棚工人生計,令香港本已相當高昂的建造成本進一步上升,不利政府提速提量建屋。竹棚成本較低靈活多變 以竹棚進行高空建築工序,相傳早於商周時代出現。好處是就地取材,成本較低,而且靈活多變,可隨時因應地盤空間和建築物形狀即場削竹調整,不像現代金屬棚架較多使用預製標準組件,較難臨時切割改動。加上竹本身是空
2025-03-24 00:00:00特朗普極限關稅戰 美國衰退憂慮急增
美國聯儲局上周議息後派定心丸,明示今年會減息兩次,其實心中沒底,皆因會否衰退全繫於美國總統特朗普是否狂加關稅,實非儲局可能左右。特朗普狂加關稅才剛開始,已令美國衰退風險大增,他下周三(4月2日)很大可能推更瘋狂加關稅行動,更是美國和全球經濟最大隱憂。且狂加關稅可能刺激美國通脹大升,制約儲局減息,美國衰退將陷滯脹困局。特朗普用關稅大棒掠奪全球,結果可能是害人終害己。預期經濟增長下調 通脹反增 儲局上周議息會議一如預期未有減息,儲局點陣圖反映,成員仍預期今年減息兩次合共半厘。點陣圖亦顯示儲局不看好特朗普施政,認為會令美國經濟增長放慢而通脹上升,他們去年底預測今年經濟增長2.1%,現降為1.7
2025-03-23 00:00:00收緊富戶政策助公屋流轉 治本之道還看造地建屋
房委會決定收緊公屋富戶政策——每月入息超額2倍至不高於5倍的富戶,額外租金由原先最多2倍上調至4.5倍;而現時入息超額5倍必須搬出的規定,亦將收緊,改為連續兩次申報,即4年內入息都超額4倍,即使不高於5倍,亦須遷出,預料涉及400伙。當局這次調整是完全有必要的,畢竟公屋富戶不比赤貧家庭,屬社會上比較有能力的一群,對他們提出較高要求,理據充足,這亦可以激勵有關人士上進,有助騰出一些公屋單位。積極上進體現「獅子山精神」 2024年12月底,公屋輪候時間為5.3年,儘管已從2022年3月底的6.1年高位回落不少,但仍然比較長。香港的房屋問題是歷史形成的,成因非常複雜,其中一個因素是分配不合理,
2025-03-22 00:00:00產業升級轉型此當其時 低空經濟乃「破局」關鍵
低空經濟是近年非常矚目的新興產業,也是新質生產力的成功範例。香港能否把握這個重大機遇,從而實現產業結構升級轉型、創造高增值職位,甚至提升城市國際競爭力,真正實現「破局」?這些都是廣大市民所關心的。隨低空經濟「監管沙盒」試點項目昨天正式啟動,標誌香港在這方面邁出重要和堅實的一步。接下來,只要當局因時制宜,推出更多有利於低空經濟發展的政策,那麼推動香港經濟「破局」,甚至開創「智慧天空」新時代,都不是天方夜譚。須克服經濟結構單一問題 長期以來,香港經濟以金融、貿易、物流為3大支柱,這些傳統優勢當然必須維持。但從另一個角度看,當前科技革命浪潮席捲全球,本港經濟結構過於單一的隱患,確實已經充分曝
2025-03-21 00:00:00立會選舉穩中求進 議員表現有改善空間
行政長官李家超周二宣布,第八屆立法會選舉訂於今年12月7日進行投票,以選出新一屆合共90位立法會議員。而負責選出其中40位選委會界別議員的選舉委員會,亦訂於同年9月7日舉行補選,以填補現有約90個選委議席空缺。 行政會議同日通過向立法會提交《2025年完善選舉安排(綜合修訂)條例草案》,就12月立會選舉的多項細節安排提出優化建議,包括繼選委會界別選舉之後,在功能界別選舉也引入電子點票,但地區直選則暫時不會推行。 香港立法會的人數、組成和選舉制度,於2021年經過全國人大的完善選舉制度決定,作出了多項重大改變。包括將議席總數由70席增至90席、重設了選委會界別和相應調整了分組點票機制、優
2025-03-20 00:00:00人工智能突飛猛進 監管更要急起直追
早前,一則「頂流男星在澳門輸了10億」的消息在內地互聯網上廣傳,吸引不少媒體轉載,黃曉明、周杰倫無辜「中槍」。最終公安部證實,有關消息是由一名男子利用人工智能(AI)技術生成的謠言。偽造這樣的謠言,成本很低,幾可亂真,於是有很多人深信不疑,證明人工智能這種尖端科技確實是一柄雙刃劍,這亦引伸出對其進行監管的逼切性。AI已被大規模應用 人工智能的發展實在太快,由美國的OpenAI到中國的DeepSeek,只不過是兩三年間的事。現時,人工智能已被大規模應用,所帶來變革是非常巨大的,例如深圳已有「AI公務員」上崗,取代了不少原先由人類承擔的任務;許多內地企業已主動對接DeepSeek,以此提升企
2025-03-19 00:00:00多措並舉穩住股樓 擴財富效應提振消費
繼早前《政府工作報告》明言「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後,中央近日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提出內容相當全面、包含5方面合共30項重點任務。當中,促進工資收入合理增長、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以及減輕家庭生育、教育、醫療等措施,並不令人意外。但穩股市、穩樓市首次在促消費文件中出現,卻頗令市場驚喜,背後反映中央看準了財富效應對提振消費的重要性,希望通過股市和樓市造好,着力改善預期、提振信心,最終惠及整體經濟。「保5」絕非輕而易舉 今年首兩個月,內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的表現皆符合或好過預期,證明內地經濟處於比較理想的復甦軌道。儘管如此,但我們必須
2025-03-18 00:00:00有序減校應對學童減少 縮班救校有違學生利益
香港人口老化及「少子化」持續,令適齡學童不斷減少。當中中小學學生人數過去十年累計減少約10萬人,減幅高達14%,但同期的中小學學校數目卻未見回落,在部分新發展區還在不斷增建新校。僧多粥少之下,自然導致越來越多學校面對收生不足以至「殺校」危機。 教育局和教育界過去採取相對寬鬆、包容,以至可說是苟且、拖延的政策,希望透過推行一刀切的小班教學、縮班減派和限制「叩門」措施,來避免大規模「殺校」影響大量教師和學生。但政府的鼓勵生育措施即使有效,亦需要多年時間才見到顯著成果。「高才通」等輸入人才計劃帶來的新生源亦有限和短暫,無法在中短期扭轉學童減少的大趨勢。 根據統計處發表的香港人口推算,在計及各
2025-03-17 00:00:00三大戰場反擊特朗普 馬斯克首當其衝
特朗普重當美國總統不足兩個月,對政府進行大清洗、政策大整肅,惹起巨大反彈。特朗普政敵初時被殺個措手不及,現已重整陣容反擊,其中攻擊馬斯克、股市震盪和司法覆核,成為反特朗普的三大戰線。 特朗普上任才8周,已簽署逾100項行政命令,已超過他首任4年共發出200項行政命令的一半,可見他今次回朝早有準備,並要大動干戈。他在過去兩月,已關閉國際開發署等多個機構,上周二更裁減教育部半數員工,作為關門第一步;繼上月解僱約10萬名聯邦僱員後,各聯邦機構上周四前再提交「人員縮減計劃」,以推動新一輪更大規模裁員。此外,特朗普推翻前拜登政府所有「多元、平等與包容」項目,並正大舉搜捕和驅逐非法移民。 特朗普殺
2025-03-16 00:00:00精準運用公共醫療資源 減少浪費在所難免
香港醫療改革如火如荼,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最新說法是,公立醫院電腦掃描、磁力共振等項目擬逐項收費。儘管可能會引起一些爭議,但類似措施絕對有必要,因為有助打擊濫用、提升資源運用的效率,長遠有利於維持公共醫療體系的穩健。展望未來,希望政府謹守一切改革皆以市民利益為依歸的原則,多管齊下,不斷優化資源運用,減少濫用,確保真正有需要的病人能切實得到一流的醫療服務。衞生開支佔政府預算17% 許多人一直批評政府對醫療的投放不足,如果我們以公院輪候時間過長、醫護人員工作壓力大、醫療事故時有發生為理據,這種批評是有道理的。但換一個角度看,政府醫療開支其實已是非常驚人——2025/26年度衞生方面的政府開支
2025-03-15 00:00:00賴清德對陸強硬不智 拒認大勢危害台海和平
台灣領導人賴清德在昨天的國安高層會議後,因應他口中所謂「國安威脅」,公布了17項策略,以抵抗大陸的吞併、滲透、統戰等等。以賴清德的政治立場,出台這樣的措施實屬意料之內,但這種政治操作,畢竟違背了台海局勢的天平正加速向大陸傾斜、「台獨」之路越走越窄的大局。假若賴清德執迷不悟,長此下去,台海局勢實在令人憂心。以濾鏡看待兩岸交流 賴清德自詡「務實台獨工作者」,其「台獨」色彩甚至比前任蔡英文還要濃厚。在去年520就職儀式上,賴清德直接稱呼大陸為「中國」,而台灣則是一個「國家名稱」,這樣定義兩岸關係極度危險。在他眼中,兩岸交流是很負面的——台灣人赴大陸旅遊,或者港澳人士定居台灣,總是蘊藏着風險;大
2025-03-14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