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煜明:本港科研氣氛有史以來最好
2024-12-30 00:00創新科技是本港的發展重點之一,即將出任中文大學校長的香港科技創新聯盟主席盧煜明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目前本港的科研氣氛是「有史以來最好」,不過對比其他國際城市的科研發展,仍有一段距離,「但勢頭是好的」。他稱本港有5間位列世界前百名的大學,但受制於人口有限,香港無可避免需要與大灣區城市合作,又相信河套區將為科研發展帶來新機遇。盧煜明又期望,本港學生選科時,能多考慮對科研方面的興趣。
盧煜明在訪問中表示,本港科研主要靠政府支援,而近年不乏斥資過億元的科研項目,例如「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他形容政府為創科業界提供了「世界級的支持」,科研氣氛亦是「有史以來最好」。不過,被問到本港與其他外國城市創科發展的距離,他以新加坡為例,當地有約20年歷史的基因學研究所,而香港所建立的,只有數年歷史,「有些方面我們是剛起步,但勢頭是好的。」
5大學位列世界前百為優勢
本港有5間大學位列世界排名前百位,盧煜明認為是本港優勢,但香港只是人口750萬的城市,「有時要做跟大數據有關的研究,或者跟我一樣做遺傳病的研究,有些病症可能一千、五千人中才有一個患者,若要做大型研究就變得困難。如放眼大灣區9000萬人口,說法就不同了。」他認為,本港無可避免需要與大灣區城市合作和融合,各城市亦有各自分工,而本港特點之一是區內最國際化的城市,容易吸引外國科學家,參與區內學界活動。
學界對專利權敏感度不足
不過,他亦提到,本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合作,「數據過河」仍存在困難,「河套可能是新的機遇,例如內地的樣本會不會很容易去到河套,香港的科創人員也很容易去到河套,在那裏接合。」除了處理「數據過河」問題,盧煜明認為,本港科研發展的另一挑戰,是本港學界對專利權的敏感度不足。他形容,過往不少學者只將申請專利視作「交卷」,只是為了滿足大學評核的要求,不過目前學界亦逐漸推出措施,「讓學者感覺到專利是屬於自己的」,例如他任職的中文大學,若學者自行申請專利和負責相關開支,有機會在專利收益獲較大份額。
盧煜明在節目被問及應用科學大學的發展,不同機構可如何互相配合發展創科,他以德國為例,當地的工業學院訓練了有別於傳統學術學者的技術專家,認為若香港的教育光譜發展得更廣闊,有助本港創科發展。盧煜明又表示,留意到近年不少「狀元」均選擇修讀醫科,反映學生或家長都多從就業等較「實際」的角度出發選科,「『實際』以外,會不會可從創科、興趣方面出發?」他以自己為例,「當你發現了新事物,你是人類歷史多年來第一個發現的人,年輕人是否也可以考慮一下這方面(的樂趣)呢?」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