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港女生奪全球科學賽最高獎項

2024-05-23 00:00

17歲女學生陳蕙軒在今年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中,勇奪兩個大獎。
17歲女學生陳蕙軒在今年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中,勇奪兩個大獎。

本港中學生的科研成果再次揚威國際!17歲女學生陳蕙軒憑藉研發針對治療認知障礙症患者的「樂活『腦』友」應用程式及進行相關研究,在全球最大規模的青少年科學比賽「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中,勇奪「轉化醫學組別一等獎」。她亦奪得全球最高獎項「克雷格.巴特勒創新獎」,成為6名得獎者之一,為香港代表隊於同一賽事創下20年來的最佳成績。她研發「樂活『腦』友」、由零開始學習編程的初衷,原是為了幫助患有認知障礙症的祖母和外婆。
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ISEF)每年吸引來自全球70多個國家或地區逾2000名中學生參加,涵蓋數理機械、化學、人工智能及轉化醫學等20多個參賽組別,參賽者需從區域賽晉級,才有機會參加全球總決賽,而ISEF香港區選拔賽由教育局委託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主辦。
陳蕙軒:為祖母外婆由零開始學習

香港代表隊成員之一、就讀德瑞國際學校13年級的女學生陳蕙軒,憑藉研發多感官混合現實療法「樂活『腦』友:認知障礙症長者混合實境復康活動應用程式」,並就程式進行相關研究,在眾多參賽者中脫穎而出,於ISEF勇奪兩大獎項。她更是第一位獲得「克雷格.巴特勒創新獎」(Craig R. Barrett Award for Innovation)的港生。

陳蕙軒與另外7名香港代表隊成員昨日接受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嘉許;教育局局長蔡若蓮亦在社交平台恭賀陳蕙軒。陳蕙軒坦言,沒有想過會在賽事中獲獎,對於能在國際舞台上為港爭光,感到十分榮幸,也甚為驚喜及激動。陳蕙軒的父母昨亦到場支持女兒,父親陳永光早前更陪同她赴美參賽,為她打氣。

陳蕙軒研發的「樂活『腦』友」,通過佩戴虛擬實境(VR)頭盔等裝置,為患有認知障礙症長者提供個人化、身臨其境的環境,讓他們通過有趣的遊戲,安坐家中也可練習及增強身體和認知能力。此外,她亦進行為期8星期的研究,對象為6名患有認知障礙症長者,發現使用者在認知功能方面有明顯改善,程式有助提升患者治療成效。

令陳蕙軒決心由零開始學習編程、研發「樂活『腦』友」,是由她得知祖母和外婆均患上認知障礙症開始。她憶述,當時正值新冠疫情期間,她希望可以為祖母和外婆提供針對性及個人化的治療,故開始學習編程。她去年已在第48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奪得最高獎項「金獎plus」,連同ISEF榮譽,一切都源於對家人的愛和關懷。

另外7名參加ISEF的香港代表隊成員,包括就讀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的中五學生徐志騰;就讀聖保祿學校的中六學生陳鍶澄、蘇琬晴及羅皓雪;以及就讀迦密柏雨中學的中六學生蔡佑南、吳健君及蘇家晞。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