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月放煙火惹隱憂空氣加劇污染撲民居

2024-03-14 00:00

《財政預算案》提出每月在維港兩岸舉辦煙火表演,環團憂加劇空氣污染。
《財政預算案》提出每月在維港兩岸舉辦煙火表演,環團憂加劇空氣污染。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旅遊發展局將每月在維港兩岸舉辦煙火和無人機表演,多個環保團體憂慮會污染環境。本報翻查環保署空氣監察數據,發現去年7月銅鑼灣上演「樂聚維港嘉年華」煙火表演,以及10月1日的國慶煙花匯演後,中環和銅鑼灣的懸浮粒子及二氧化硫並未明顯上升,環團解釋與當日風速較強,得以吹散污染物有關,然而若風向吹向內陸,恐令民居遭殃,而且「月月放煙火」恐加劇空氣污染,特別不利長期病患人士,促當局三思,日後改用無人機表演,更符合綠色及減碳趨勢。
過去每年回歸日、國慶日、除夕倒數及農曆新年,港府都在維港舉辦煙花匯演,上月的年初二農曆煙花當天,錄得20.7萬人次的入境旅客,當晚更有近34萬人在維港兩岸欣賞煙花,反映確有助吸納旅客。政府將增撥10.9億元支援旅遊發展局重振旅遊業,當中包括每月在維港辦煙火表演,預計每次花費100萬元,日前旅發局主席彭耀佳披露,煙火不是每月固定日子燃放,而是結合盛事吸引旅客,跟財爺最初版本略有調整,惟始終未釋除環團的疑慮。
望釐清煙花與煙火的分別

有煙花製作公司負責人接受傳媒訪問時稱,「煙花」和「煙火」不一樣,雙方存在爆發高度及表演時間的規格差異。環團綠惜地球總幹事劉祉鋒指,理解當局振興旅遊業的原意,但「1年內放12次煙火實在太誇張」,擔心空氣受污染。他希望當局交代煙花與煙火的分別,特別是其物料及對環境和空氣的污染程度。不過,他相信兩者均含火藥及硫磺,燃放時會產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及一氧化碳的污染物,亦因加入鎂或鋁等重金屬致產生不同顏色火燄。

地球之友行政總裁洪藹誠坦言反對放煙花,更反對「月月放煙火」大計,因為燃放煙花時釋出的微細懸浮粒子(PM2.5,氣動直徑為2.5微米或以下的粒子)及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氣動直徑為10微米或以下的粒子),均會刺激呼吸系統,誘發哮喘,有礙長者及長期病患者健康。翻查資料,2016年除夕煙花後,中西區的PM2.5及PM10,分別上升逾3.6倍及約2.4倍。衞生防護中心列明,PM10可深入肺部,引起呼吸及心血管系統疾病,包括減弱肺功能、令哮喘惡化及引發慢性支氣管炎等。

去年7月8日起,一連5個周六及周日晚上8時,當局於銅鑼灣舉辦了10場「樂聚維港嘉年華」水上煙火表演,本報翻查環保署空氣監察數據,中環和銅鑼灣一帶的監測站,均未見二氧化硫、PM2.5和PM10污染物的數值有明顯變化,其後的10月1日國慶煙花匯演後,相關數據也未見大幅上升。洪藹誠及劉祉鋒均指與當天的風速有關,若當晚大風會將污染物吹散到海上;若吹微風,污染物則可能降落地上。香港中文大學環境、能源及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梁沛健提到,天文台在上述日子於中環監測站錄得的風速,均超過時速8公里,介乎9.7至23.1公里,估計較強風勢足以吹散污染物。

家住銅鑼灣的劉祉鋒,曾親身經歷煙花產生的刺鼻污染物吹入屋。他指事發於9年前的1次維港煙花匯演,聽到煙花綻發的巨響後,便嗅到刺鼻異味,抬頭竟見忘記關上面向維港的窗戶,一邊咳,一邊掩鼻關窗,待匯演後立刻開窗通風,但等了半小時,異味才散去。該次經歷讓他知道,風勢大會吹散污染物,但更重要是風向,若當晚的風吹向大海,異味不會入屋;若風吹入內陸便直撲民居。他又稱,過去遇上無風夜晚,看見煙花爆發後冒出大團黑煙籠罩半空,令續放的煙花陷於煙團,完全看不清。

近年研發出號稱對環境禍害較少的環保煙花,中大化學系講師陳家朗博士說,可以利用較環保的物料製火藥,如避免使用硫,或者使用硝化纖維素(nitrocellulose),該成分在燃燒時會釋出大量氣體,達至推進效果,但或因效果未如理想,該類煙花較少被使用。他也坦言,現時難製作出零排放的煙花。
專家:現時沒零排放煙花

洪藹誠則引述內地學者就2019年深圳於國慶日進行的煙花匯演研究指,當時用了環保煙花後所產生的懸浮粒子等污染物,較傳統煙花減少15%至65%,平均減少約35%,但反映環保煙花並非完全無害,令人反思是否值得為剎那光輝,而犧牲空氣質素及市民的健康。

事實上,中外國家均有關注於節慶舉辦煙花匯演所衍生的污染問題,過去20年內地重視環保,資料顯示有逾400多個內地城市全面禁止燃放煙花。今年1月12日至14日,上海迪士尼樂園便因上海市發布空氣重污染黃色警報,依照《上海市空氣重污染專項應急預案》的相關要求,取消一連3晚的夜間煙花表演。去年底,內地多個省市因霧霾嚴重,也取消了跨年煙花表演,其中上海迪士尼、湖南長沙世界之窗景區,以及山東大宋不夜城亦取消煙花表演。
內地逾400多城禁放煙花

德國聯邦環境部近年的研究報告亦指,燃放煙花每年會在大氣增加逾2000噸懸浮粒子,其中75%來自各地的除夕跨年煙花表演。美國亦有研究發現,每年7月4日國慶日,全國民眾私自放煙花引發火警及傷亡事故,空氣污染亦較平日上升42%,情況令人關注。

劉祉鋒亦引述一項有關2020年英國泰晤士河的新年煙花表演的研究,除發現引致空氣污染,亦產生較少人留意的微塑膠禍害。他指,現時煙花主要由塑膠及紙包裝,當煙花燃放會燒毀這些包裝物,但科學家其後抽取泰晤士河河水發現內含大量燒至肉眼看不到的微塑膠,恐影響河中生物,亦可能被人類吸入體內,有害健康。他指,當月月放煙火,同類情況可能在香港發生,並希望醫學界進行有關放煙花和煙火後對港人健康影響的研究,以作參考。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