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隱署主動調查「世界幣」 搜6處所

2024-02-01 00:00

私隱署人員持法庭手令進入「世界幣」6間處所進行調查。
私隱署人員持法庭手令進入「世界幣」6間處所進行調查。

大數據時代下,指紋等生物特徵技術應用越趨成熟,舉凡出入境、銀行提款均可用上,守護好個人資訊亦越加困難。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昨警告,虛擬貨幣公司「Worldcoin」(世界幣)以「送幣」作招徠,吸引客戶註冊並收集虹膜資料,涉嫌違反《私隱條例》,該署昨持法庭手令搜查該公司在港運作的6個處所,仍正調查受影響人數及項目負責人身份等詳情。
虹膜訊息是生物辨識資料的一種,屬「獨一無二」的敏感個人資料,一旦外洩或遭不法分子利用。私隱公署指,「世界幣」項目聲稱運用區塊鏈技術,構建全球適用個人身份識別系統「WorldID」,以推行全球性通用的虛擬加密貨幣「Worldcoin」。涉事機構聲稱,因「WorldID」需區別人類和人工智能的差異,故要求參與者下載名為「WorldApp」軟件並進行預約,並透過專屬的虹膜掃描裝置收集生物特徵訊息,完成註冊者會獲贈免費「Worldcoin」。 
籲巿民小心保護個人資料

署方指,雖未收到投訴,但認為涉事機構涉嫌違規收集和處理客戶的敏感個人資料,故進行主動調查,昨根據法庭手令進入6間分別位於油麻地、觀塘、灣仔、數碼港、中環和銅鑼灣的處所調查,並要求機構交出相關文件和資料,包括收集到的虹膜資料數據、負責人身份等。涉事項目的受影響人數、蒐集資料過程中有否徵求使用者同意等細節,均是下一步調查方向。

私隱公署高級個人資料主任盧廸凡表示,「世界幣」官網指「WorldID」是用戶的身份認證,用以證明自己是「真人」。而涉事公司增長迅速,上月僅有一個營運點,至本月已有5個,當中部分有收集虹膜資料設備。他坦言,雖然已進入調查,但公署無權禁止全數6個處所運作,呼籲巿民要小心保護敏感的個人資料。

翻查資料,「世界幣」由科技公司「Tools for Humanity」推出,「OpenAI」行政總裁Sam Altman是該公司其中一名共同創始人。而「世界幣」標榜去中心化,聲稱通過虹膜驗證,用戶毋須透露其他個人資料;「世界幣」在各地亦不時以「早期註冊優惠」名目,送贈價值50至60美元(折合約390至468港元)的「Worldcoin」,以吸引用戶登記。官網顯示,自去年7月推出後,全球已有逾300萬人登記「World ID」,公司在香港、日本、美國等18個國家及地區均設有掃描虹膜的裝置「Worldcoin Orb」。當中香港的裝置設於數碼港、油麻地及觀塘等地。

今次亦非「世界幣」首次引起私隱爭議。肯尼亞早於去年8月便禁止「世界幣」在當地運作,該國內政部曾謂會調查「世界幣」使用數據情況;而在禁令頒布前,肯尼亞已有逾35萬名用戶登記。英國、法國、德國和阿根廷均對「世界幣」私隱保障措施表示憂慮;當中英國資訊專員辦公室表明會進行調查,包括「世界幣」處理生物數據的情況;德國亦警告「世界幣」或對用戶構成風險。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