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公屋資助屋比例勢延「上樓目標」
2024-01-22 00:00
政府正研究增加公屋跟資助出售房屋「7:3」比例,興建更多居屋及綠置居等,以增加收入。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昨在電視節目強調,公屋輪候時間以「6年封頂」,及綜合輪候時間於「2026至27年下降至4.5年」兩個目標不變,即使調整也是「第二個5年期」進行。惟她指,若增資助房屋比例而「稍微增加」公屋輪候時間,市民可思考「3年上樓」目標能否相應延長,「如增至3.5年調整空間會更大」。
何永賢指,房委會早前財政預算,預測2027至28年財政仍有盈餘,但未來將有大量公屋興建及落成,支出不少,故建議調整資助房屋比例,增建居屋及綠置居以增加收入。何指,政府在2018年時因公屋輪候冊人數越來越多,曾將公屋及資助屋比例由「6:4」改為「7:3」,而現時仍有13萬人在輪候冊內,故「調整時機與輪候冊狀況相關。」她相信,在公屋輪候時間「6年封頂」與綜合輪候時間降至「4.5年」兩大目標不變前提下,料「下個5年的較後時間」,才知道是否有空間調整公屋及資助屋比例。
研與內地建機制查公屋戶資產
翻查資料,現時公屋輪候時間由申請登記日期開始計算,直至首次配屋為止。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委員梁文廣向《星島》指,當局應該分開各區,包括巿區、擴展巿區、新界及離島等地的輪候公屋時間,以便申請人衡量是否「轉區輪候」,以加快上樓,「舉例在新界已等3年的申請人,若見巿區平均輪候要6至7年,但在新界等多1年便有機會派屋,便不會貿然轉區。」
至於公屋租金機制,何永賢強調房屋條例規定每兩年檢討租金。她續指,現時物業申報機制涵蓋80多萬戶公屋住戶,若發現有人持有物業,不但要「退屋」,更需負刑事責任,又透露正研究與內地建立恆常機制,核查公屋戶的內地資產。她指:「若收到投訴且證據確切,政府會向廣東省相關的部門查冊。」至於長者資產限額會否提高,她認為退休長者無恆常收入,制訂政策時需小心。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