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農業藍圖出爐 馬鞍山建都市農場

2023-12-15 00:00

環境及生態局發表《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局長謝展寰(左)期望業界可升級轉型,邁向現代化。
環境及生態局發表《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局長謝展寰(左)期望業界可升級轉型,邁向現代化。

香港漁農業歷史悠久,從昔日小漁村到今日大都會,本地漁農業一直在食物供應方面擔當重要角色。環境及生態局昨日發表《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提出多項工作目標,包括在15年內,將蔬菜年產量增加至現時4倍約6萬公噸,以及將本地養殖海魚年產量增加至約6000公噸,以及明年在馬鞍山試行首個都市農場。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期望,漁農業界未來可升級轉型,邁向現代化、集約化和實現可持續發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布局。

《藍圖》提出,在15年內把都市農場融入新發展市鎮和社區;興建首個多層式現代化環保禽畜農場,預期在2030年前投入運作;預期15年內本地禽畜農場整體年產量增加10%,產值增加30%。漁業方面,協助捕撈漁民轉型,在10年內高價值魚獲更會增加;海魚養殖區面積增至約800公頃,改善養魚戶收入吸引新血入行;在10年內開展結合自然保育與塘魚養殖的生態養殖,或現代化高密度養殖模式,目標產值增加20%。

《藍圖》又提出通過8大發展範疇,包括「基礎設施支援 」、「加強財政支援 」、「科技應用 」、「人力資源及培訓 」、「行業組織 」、「營運環境 」、「產業多元化 」和「創造機遇 」下的具體措施,推動行業面向市場,形成行業優勢及邁向規模經濟,讓行業得以持續發展。
蔬菜年產量可增4倍

謝展寰表示,周邊地區以至世界的漁農業生產技術不斷進步,本港技術假如仍停留在較粗淺階段,將很難競爭。政府希望從土地及財政支援入手,更重要是希望產業漸漸科技化、集約化,「如果都係個別小農戶,各自力量會好弱,但如果能夠集合一齊做,就可以有更大嘅規模化效應,對將來發展更好。」

他又指,明白漁農業界對行業未來發展有不同期望,為了讓業界擔當更主導的角色,政府鼓勵他們參與不同項目,例如以往保育工作會邀請綠色團體作管理,今次希望邀請漁農業界組織並參與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中的漁塘運作和管理。

漁護署署長梁肇輝指,香港土地很珍貴,政府希望趁發展新市鎮時,從中引入都市農場,爭取空間發展農業。他舉例指,一些城市公園可以撥地,以前是用來種草,現在可用來種菜或其他農產品;在停車場等大廈天台可引入一些溫室農場等,不會佔用額外土地。

昨日的發布會在大龍實驗農場舉行,展示多款漁農模型及產品,部分產品包括煙燻黃立倉、有機士多啤梨、溫室青瓜等更設有試食,謝展寰及一眾官員、嘉賓、記者均有上前品嘗。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