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署挖隧道打通兩水塘防洪

2023-01-06 00:00

渠務署興建貫通九龍副水塘及下城門水塘的輸水隧道,避免大雨時溢流導致市區水浸。
渠務署興建貫通九龍副水塘及下城門水塘的輸水隧道,避免大雨時溢流導致市區水浸。

(星島日報報道)為改善深水埗、長沙灣及茘枝角的防洪能力,渠務署耗資十二億二千二百萬元興建一條長約二點八公里、直徑三米的輸水隧道,貫通九龍副水塘及下城門水塘,並實時監測兩個水塘的水位,於大雨前將貯水調撥,以騰空蓄洪空間,避免溢流進入下游市區。工程完成後,預計每年平均可額外收集約三百四十萬立方米食水,相等於約一千三百六十個標準泳池的容量,達至「一項工程、兩個成果」。
根據渠務署資料,下城門水塘容量接近四百三十萬立方米,九龍副水塘則有八十萬立方米。隧道貫通兩個水塘,九龍副水塘的進水口設置兩道智能水閘,當下城門水塘水位少過總容量三成,即約一百二十九萬立方米,而九龍副水塘水位超過總容量四成,即約三十二萬立方米,便會開閘調撥貯水。
年均收集340萬立方米食水

渠務署高級工程師溫南豐指,在大雨前未雨綢繆,調撥水塘之間貯水以達致防洪和惜水效果,是相對嶄新的防洪工程,更獲得「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香港成就獎」的優異表現獎。這項工程料為九龍副水塘騰空出約三十五萬立方米的蓄洪空間,相等於一百五十個標準泳池的容量。

由於走經過金山郊野公園範圍,工程團隊以鑽挖機建造取代用炸藥爆破,減低對周圍環境的震動和噪音;鑽挖機後方更同時利用機械臂安裝隧道管壁,將鑽挖期縮至十一個月。此外,大部分隧道鑽挖工程都由一端入、另一端出,惟考慮到九龍副水塘道路環境不容許超過五噸的大型工程車輛及器械出入,施工起點需定於下城門水塘,推進至接近終點位置時沿路後退,再將鑽挖機拆件運走。
RFID標籤系統增施工效率

項目涉及過萬件隧道預製件,故工程引入無射頻(RFID)標籤系統,在每個組件安裝標籤,作用就如身分證,只要用裝置掃描,便可讀取詳細資料,大大減省翻查實體文件的繁複程序,加強工程品質管理並提升效率。

該處亦有大量獼猴出沒,故團隊實施嚴格地盤管理及預防措施,要求工友避免在工地進食、餵飼野生動物及使用膠袋,所有垃圾桶均有蓋子。團隊又在圍封興建範圍,並加設隔沙帳幕,防止有污染物進入水塘。而整條隧道斜度是百分之零點六七,最高流量為每秒約三十四立方米,最高流速則為每秒約六米。工程在二○一九年二月開展,已於去年十月完工。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