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應用策略性採購 促進醫療體系改革

2022-11-01 00:00

特首李家超於十月十九日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並宣布成立策略採購統籌處,這對於一直面對龐大壓力的香港醫療體系而言是關鍵的一步。醫療體系一直面對不同的挑戰,輪候時間長、人手不足經已是老生常談,政府多年來希望透過發展基層醫療和善用私營界別的服務能力以扭轉以治療為主、以醫院為中心的格局,若策略採購統籌處可以貫徹實施策略性採購,有望可以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望公私營服務間協作

過去討論策略性採購,不少人都認為是一個很繁複的概念。簡單而言,策略性採購就像大家平常去購物,但要計畫「買甚麼」、「如何買」、「向誰買」,最後再審視自己「買得是否合適」,其實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決策過程,而要將此概念應用到醫療體系中就要視乎策略採購統籌處能否充分發揮其功能,不僅是一個負責推行公私營協作計畫的機關,不是一部只懂「付款」的機器,而是在採購過程中能有效制訂策略,使醫療資源用得其所,從而推動醫療體系的改革。

特首在《施政報告》中確立基層醫療發展為重點醫療體系改革方向,透過應用策略性採購,並採購私營基層醫療服務,政府可以促進基層醫療與醫院服務之間,以及公私營之間的整合和銜接,將患者由醫院分流至基層醫療服務,由公營分流至私營界別。然而,基層醫療服務在預防、分流及早治理、慢性病護理及社區護理等方面都扮演重要角色,而在社區中都有不同的服務,包括家庭醫生、物理治療師、營養師、中醫等等。應用策略性採購並非希望政府採購所有社區中的私營服務,而是在審視市民的健康需要及公私營服務的承載力後,知道哪些服務應由公營界別提供,哪些服務應向私營界別採購,而採購時又應該如何設計採購計畫,這樣才可以讓醫院和基層醫療服務之間,以及公私營服務之間產生協同效應,做到事半功倍。

本屆政府率先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畫」,採購私營界別的慢性疾病檢查、治療及管理服務,計畫的出發點值得欣賞,而進一步要關心的就是統籌處如何制訂策略去吸引市民參加,一方面可以在共同支付的金額着手,要研究市民願意接受付多少費用,再決定資助比例,針對有經濟困難的群組,統籌處亦可以考慮調高對他們的資助比例,以提升他們參與計畫的意願。另一方面,現時的地區康健中心亦可發揮地區服務樞紐的作用,透過與其他地區組織合作,包括即將成立的地區關愛隊,多做外展服務,務求做到「市民在街上用幾分鐘就可以完成風險評估」,以最方便的方式及早識別高風險的市民,鼓勵市民參加計畫。
強調全面評估採購計畫

此外,策略性採購的一大特點就是強調對採購計畫進行全面評估。對於眾多公私營協作計畫,政府除了要評估計畫參與人數、成效等等,亦要評估計畫的潛在風險,例如製造誘因,導致公營醫生加速流失到私營市場。以公私營協作放射診斷造影計畫為例,政府一二年推出該計畫後,只有個別醫院聯網輪候時間縮短,整體輪候時間不跌反升,而同時公營界別放射科醫生離職率隨即開始超過整體醫生離職率,在一七/一八更達到百分之十點一,遠超當年整體醫生離職率百分之五點八的水平。醫生流失與推行相關公私營協作項目之間是否有關聯,影響該專科的整體輪候時間,政府需要對其進行調查研究,如有關聯,政府就應該調整計畫的實施細節,以確保公營體系有足夠的人手提供服務。

眼下香港醫療體系面對着許多挑戰,但關關難過關關過,有見本屆政府銳意改革醫療體系,以實際行動去實現轉型的目標,期望未來政府公布基層醫療健康藍圖後,社會各界能各司其職,共建以預防為重、以社區為中心的綜合醫療體系。

黃元山博士
立法會議員、團結香港基金高級副總裁兼
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
周嘉俊
團結香港基金助理研究員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