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擬增上市機制 吸特專科技公司來港
2022-10-20 00:00
(星島日報報道)港交所的新股集資能力近期備受挑戰,今年首3季於全球三甲不入,面對激烈競爭,港交所昨日發出諮詢文件,計畫透過修改上市規則,引入特專科技公司,即使尚未有收入、未能把科研技術商業化的公司,也可以在主板掛牌。港交所此舉相信是為了招攬各國科技「獨角獸」來港,以便在新股市場重振聲威。如一切順利,首批特專科技公司最快可在明年申請上市。散戶亦可以認購這些公司股份,但港交所表示,將引入額外披露及禁售期要求以保障投資者。
港交所上市主管陳翊庭昨天在記者會表示,特專科技公司主要包括5類,分別為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硬件、先進材料、新能源及節能環保,以及新食品和農業技術。由於科技日新月異,不排除日後加入新的科技行業。
最快可望明年登場
正在諮詢的新上市機制,把特專科技公司分為已商業化及未商業化兩大類。商業化是指在最近一年,由特專科技業務所產生的收益至少有2.5億元。未符合這項門檻,甚至完全沒有收入的,被視為非商業化公司。由於非商業化公司風險較高,因此門檻也相對較嚴格。以上市預期市值來說,商業化公司至少要有80億元,至於非商業化公司則要較高的至少150億元。其他上市條件,對非商業化公司也是較嚴格(見表)。
被問及市值要求是否過高,會否令部分科技公司卻步,陳翊庭表示,早前已和持份者交流,相信市值要求合理。按照坊間定義,科技獨角獸估值為10億美元以上,亦屬於新機制範圍之內。至於現時市況不景,會否影響科技公司上市意欲,陳翊庭認為,引入新上市機制,是為市場長遠發展而設,並不會只看目前市況。雖然上市要求可能比一些外國交易所為高,但在香港上市,可以透過互聯互通接觸廣大的內地投資者。
設額外披露及禁售期要求
德勤中國華南區主管合夥人歐振興表示,以現時市況計,特專科技公司上市市值要求略高,但相信待市況好轉時,投資者重新關注科企,該上市門檻會變得相對合理,而且有助防止「創業板」亂象重演。
雖然散戶日後可以認購以及買賣這些特專科技公司股份,但陳翊庭指出,新機制設有禁售期限制以及額外披露要求,以保障投資者。
她亦提及,這類科技公司難以用市盈率等傳統工具來作估值,因此新機制讓對科技公司有較深認識的機構投資者,取得較多的發售股份,在上市定價方面有較大影響力,不像一般新股於市況熾熱時,透過回撥機制把大量發售股份撥給散戶,這樣做可確保特專科技公司的上市定價屬合理水平,對散戶投資者同樣有利。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