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萬年:放寬防疫沒時間表

2022-10-14 00:00

權威防疫專家梁萬年(右)接受央視採訪。
權威防疫專家梁萬年(右)接受央視採訪。

(星島日報報道)明年三月全國兩會之後放鬆防疫?國家衞健委權威專家梁萬年接受央視採訪稱,雖然Omicron病毒變弱,但由於中國受前幾波疫情影響最小,且沒有特別有效的藥物和防感染疫苗,一旦放開,死亡的絕對數還是很大,因此無法劃定放開的時間表,明年春天也不確定。距離二十大召開還有兩天,官媒護航「動態清零」火力不減,轉批美國「躺平」。國家衞健委強調,要堅持「動態清零」,用最少的生命損失和代價換取最終勝利。

從周一(十日)起,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連續三日發表文章強調「動態清零」,新華社、《經濟日報》亦接連發聲,呼籲民眾增強定力和耐力,疫情防控絕不能「躺平」。國家衞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前晚接受央視《新聞1+1》訪問,針對民眾最關心的放鬆防疫問題,作出最新的權威解答。

節目主持人白岩松問道,不少人都關心中國防疫是否要打持久戰?梁萬年表示,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還處在大流行階段,世組織尚未宣布大流行結束,應該還是堅持我們的防控策略。

一旦破防危害巨大

在回答是否可以在明年兩會結束後放鬆防疫時,梁萬年稱:「近三年的中國疫情防控,政府和老百姓一直都在期盼着恢復到二〇一九年以前的狀況。時間表我們一直在努力,但現階段從科學角度,很難明確說在幾月份我們就達到了這種標準。」

他表示,「我們現在還沒有特別有效的藥物。我們的疫苗預防重症和死亡效果是好的,但是防感染的效果並沒有預期那麼好。」

白岩松又提到民眾對「動態清零」存在不少疑惑:現在Omicron病毒愈來愈弱了,有的國家還宣布疫情結束了,為甚麼我們還要這麼嚴?梁萬年解釋道,中國前幾波的疫情觸及是最小的,所以發病率、感染率、重症率、死亡率,在全球來看是最低的國家之一,一旦放鬆防疫,很容易「破防」。

動態清零是總方針

梁萬年稱,雖然Omicron變異株的致死率、重症率下降,但如果感染人口量很大,死亡的絕對數是大的,會導致醫療資源擠兌,反過來加劇人們的恐懼心理,對社會經濟造成很大衝擊。 「這是我們最擔憂的,現在還沒有辦法有一個煞車機制。」

中共二十大召開前夕,防疫專家和官媒接力背書清零政策。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昨天表示,動態清零是防疫總方針,過去近三年先後發生三百多宗境外移入引發的本地疫情,都得到了很好控制,證明動態清零有效,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下去。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