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連日發文 力撐防疫批「躺平」

2022-10-13 00:00

上海市民排隊接受核酸檢測。
上海市民排隊接受核酸檢測。

(星島日報報道)中共二十大將在周日(十六日)召開,正當市場猜測內地將會放寬防疫政策之際,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從周一開始,連續三天發表署名為「仲音」的評論,文章強調須堅持「動態清零」,「躺平」不可取,意味防疫政策不會立刻轉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評估,動態清零對中國經濟造成重大打擊,並調低中國經濟今明兩年的增長預期。不過中國外交部昨天回應稱,只有防住疫情,經濟才能穩住。
《人民日報》昨天發表的文章題為〈『躺平』不可取,『躺贏』不可能〉,稱當前全球疫情仍在高位流行,病毒仍在不斷變異,表明「躺平」不可取,「躺贏」不可能,堅持動態清零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疫情失控造成巨大損失。

文章稱,採取「與病毒共存」的國家,不是因為不想防控疫情,而是無法防控也沒有能力防控,但中國防控政策得當、措施有力,本土疫情狀況總體上完全可以做到也能夠實現動態清零。

《人民日報》此前發表的兩篇評論題目分別為〈『動態清零』可持續而且必須堅持〉、〈增強對當前疫情防控政策的信心和耐心〉。
多地呈報BF.7個案

內地疫情持續,前天新增三百七十四宗本土確診,以及一千三百八十六宗無症狀感染者,合共一千七百六十宗本土感染,內蒙古佔最多,廣東韶關、深圳等多地通報感染Omicron的變異株BF.7本土病例。

上海浦東等多區昨天公開招聘社區防控專崗人員,招聘總人數達九百四十名,合同兩年,引發對於防疫長期化的猜測。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周二分別下調對中國經濟今明兩年的增長預期,其中今年預計增長百分之三點二,比官方提出的百分之五點五左右目標低約二點三個百分點;明年的增長也從原先預期的百分之四點六下調至百分之四點四。

IMF評估,動態清零對中國經濟造成重大打擊,房地產危機也很可能蔓延到中國金融業,並嚴重拖累增長。

針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經濟預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昨天稱,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空間廣的特點沒有變,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也不會改變。她強調,只有防住疫情,經濟才能穩住。如果算總帳,中國的防疫措施是最經濟的,效果也是最好的。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