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發展晶片產業 人才不可或缺

2022-09-04 00:00

中央政府大力推動創科發展,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亦指非常重視香港的創科發展,矢言會身體力行支持創科,正如中聯辦副主任譚鐵牛所說,感覺李家超「天天在參加創科活動」。然而,打開報章,依舊是市民領取消費券時問題多多,如個人資料被盜用,消費券款額轉至騙徒的八達通,或經Tap &Go領取消費券後無法使用增值功能等;安心出行則沒有「轉碼」或轉藍碼後未能進入處所。作為業界人士,不禁汗顏,當局連現有科技尚且未能善用,又如何談得上推動創新科技?
美國總統拜登於八月九日正式簽署《晶片和科技法案》,鼓勵晶片業界回到美國本土製造,並禁止業界投資中國二十八納米以下的製程技術。中國是世界第一晶片產品消費大國,而且非常依賴進口,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二一年中國進口了四千億美元的晶片,約為全球的三分之二。半導體調研機構IC Insights的資料亦顯示,二一年中國製造的半導體價值為三百一十二億美元,整個中國的晶片消費市場為一千八百六十五億美元,自給率僅百分之十六點七。由此可見,《晶片法案》無可避免會為中國帶來影響,包括面對高端晶片供應量減少,依靠先進晶片生產的行業,如電動汽車、手機等電子企業,亦會因缺乏先進晶片而減產,衝擊盈利。當務之急是研發晶片,減低對外國技術的依賴。
把握法案機遇 友善入境
中國早已察覺到晶片這類「卡脖子」技術會影響國家發展,「十四五」規劃表明加快布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空天信息、類腦計算、神經晶片等前沿性技術,亦肯定了對這個問題的重視。筆者認為,在「十四五」中肩負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香港,應該把握《晶片法案》帶來的機遇,提升晶片設計水平,助力國家解決晶片供應問題。
提起創科,身邊總有人說香港創科起步遲、投放資源不足云云。香港早於一九九八年便設立「創新科技委員會」,更邀得已故田長霖教授擔任主席,先後提交了兩份報告,促成五十億元的創新及科技基金及科學園的落成,為香港的創科發展勾畫出藍圖,不可謂不早。資金方面,上屆特區政府數年間投資超過一千五百億元推動創科,成立了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受惠於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港深創科園與落馬洲/新田一帶將整合為新田科技城,連同流浮山可提供約二百四十公頃與創科相關的土地。既然香港不乏藍圖、資金和土地,要突破創科發展的樽頸位,關鍵在於政府提供的政策和措施。
最近李家超在公開場合表示,香港要着力發展創科,要向全球「搶」人才。全球的創科人才爭奪戰數年前已展開,美國、澳洲、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國,通過友善入境政策吸引創科人才,例如降低工作簽證和永久居留權的門檻;以色列為初創提供所需資金高達八成五的資助;深圳則提供高額的專項資助和住房補貼吸引頂尖人才落戶。反觀香港租金高昂、創科資助審批門檻高,近年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而提高的入境和防疫要求,更令海外人才卻步。
增實習經費 成果商品化
本地人才方面,特區政府在一五年的《施政報告》中,首次提出推動STEM教育,其中一個目的是應對經濟、科技等發展。推行六年以來,STEM充其量只是培養學生對科學產生興趣,年輕人看不到投身創科的前景,從早前中學文憑試放榜,狀元們大多報讀醫科即可見一斑。參考外國例子,學生在美國的大學修畢與科學相關的學科後,會到科技公司實習並從事科研的工作;印度則不斷增加研究經費,將科研人員的成果商品化,香港如果能做到這些,會不會扭轉年輕精英重醫科、輕創科的觀念?
環顧國內外,一河之隔的深圳,不僅擁有完善的創科硬件製造鏈、專業的研發團隊及企業資源,在知識產權及融資等政策亦逐漸跟香港看齊,區內更匯集騰訊、華為等多間蜚聲國際的科技巨企。國外有三藩市灣區,以蘋果、谷歌、Meta科網巨頭為代表的高科技企業迅猛發展,並孕育出數以千計的初創公司。香港要建設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不可錯失發展晶片產業,同時配合具競爭力的措施「搶」人才。
伍于祺 博士工程師
香港互聯網協會主席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